吃肉這件事,是一件很怪的事,但因為做的久了,不知道他的壞處,反而認為是個禮節了。用肉來祭祀天地,祭祀祖宗,侍奉父母,款待賓客。都把肉作為表示誠敬,孝順的東西。世間的聖人,不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也是隨順世俗的人情而做的,又尊尊教誨世人仁慈愛物的道理。把聖人愛物的仁慈推廣,可以知道,以肉來表示誠敬,孝順的不合理。要表示我誠敬,孝順,應該用很慈祥,很清淨的東西才好。怎麼可以用豬,羊,雞,鴨,魚,蝦這些極汙穢的東西,又活活殺死呢!這些動物死的時候,那慘痛,怨恨是難以言表的。有仁慈心的人,怎麼忍心用殺它們的方式,來表達誠敬心呢!
大師接著說:
“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栗,今求屠劊之肉,是焉得為誠敬乎。由是言之,殺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祗,豈以此諸穢物為香潔,而歆饗之乎。蓋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於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當思有益於祖宗、父母、賓客,方為合理。今以極殘酷之殺業,為我致誠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賓客,同膺殺禍,此之誠敬,是禍害,非誠敬也。而況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不加救濟反為表我之誠而加殺害乎。梵綱經雲,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續編卷下·祭祖用素序》,民二十五年)
三、女人臨產不可死執恭敬一法。
女人臨產,至誠懇切出聲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必無生產痛苦,不可死執恭敬一法。
“女人臨產,每有苦痛不堪,數日不生,或致殞命者。又有生後血崩,種種危險,及兒子有慢急驚風,種種危險者。若於將產時,至誠懇切出聲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應亦小。又此時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閉氣受病。若至誠懇切念,決定不會有苦痛難產,及產後血崩,並兒子驚風等患。縱難產之極,人已將死,教本產婦及在旁照應者,同皆出聲念觀世音。家人雖在別房,亦可為念。決定不須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外道不明理,死執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論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視生產為畏途,雖親女、親媳亦不敢去看,況敢教彼念觀音乎?須知菩薩以救苦為心,臨產雖裸露不淨,乃出於無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無有罪過,且令母子種大善根。此義係佛於《藥師經》中所說,非我自出臆見,我不過為之提倡而已。(《藥師經》說藥師佛誓願功德,故令念藥師佛。而觀音名號,人人皆知,固不必念藥師佛,而可念觀音也。)”(《一函遍複》)
四、念佛時,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次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裏的聲,仍然明明了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汙雜妄念,故名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雲,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續編卷上·複修淨師書》)
大意是,要想攝住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常都好象是在佛前一樣,不敢起別的妄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裏念的清清楚楚,口裏念的清清楚楚。這樣,妄想自然漸漸消滅了。即使是默念,也要聽。因為心一起念頭,就有聲相。自己的耳朵聽自己心裏的聲相,仍然能明明了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心就是意根。口就是舌根,聽就是耳根。心念、口念、耳朵聽,這三根一攝住,眼睛也不會東張西望,鼻子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體也不會放逸懈怠,所以叫做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念佛,自然沒有汙雜的妄念,所以叫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所以叫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就會得到念佛三昧。這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得到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所以說,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是三昧的別名。這樣念下去,一定會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