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繭都記事(2 / 3)

為了報答我父母的辛苦,為了這一傷心要緊的蠶繭,能盡量地多賣幾個血汗錢,我還是應該有所私心的。事在人為,而又不能露出任何破綻。

我們在做儀檢樣品的時候,總是有質量高低之分的;蠶繭的厚薄,大小,水分的多少,這些是影響蠶繭質量的硬性數據,動彈不了。

先假設個案例吧。比如甲蠶農這批來賣三百斤蠶繭,這個數是秋蠶一般人家的收成,兩三畝地的桑園,這個是保守的數字。然後一大早或者趕在夜裏就來排班站號等著八點開門開稱了。最前麵窗台邊的第一個,先賣。一號窗稱口的收購員取樣兩斤,還攪合的,取哪一份樣不是蠶農說了算。一磅一磅的數據累加起來才是這個蠶農一次出售的蠶繭總量,一次過磅最多五十斤左右。什麼時候取樣,怎麼取樣,由窗台邊的收購的人員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來操作。

取得的蠶繭樣品,大概兩斤,塑料籃子上會壓著過磅處開來的發票,上麵寫著總重量。發票上沒有賣主的姓名的,隻有發票編號。在這之前,窗口過稱的已經給了蠶農一聯發票。不久,這份蠶繭樣品,帶著發票,會從我們儀檢室主任的右手下的地窗下被推進來。我們的儀檢室主任會從這個蠶繭樣品中再次取出十個蠶繭,十個是定數,再把蠶繭剪開取出蠶蛹,在電子稱上讀出蠶繭空殼的質量數據,記下填在樣品帶上,比如是20克,這是由儀檢室主任做的。但是,化蛹與否,即化蛹的百分比,是最後儀檢室主任定價時的重要參數,蠶繭是由主任一個個剪開,計數的,並且在樣帶上標注好樣品化蛹的百分比。蠶蛹不進樣品帶,丟棄在一旁的垃圾藍裏,有人拿過去炒著吃。

這樣一份20克,上麵貼著外加別針別著的發票和樣品袋一起,會出現在我們儀檢人員的工作台上。我們會通過儀器,密閉烘幹,再次測量出這份20克空殼蠶繭的質量,稱之為“幹殼量”,當然是有效檢測,其他無效檢測不在此論及。讀出的讀數是14克,說明有6克水分被蒸發了。

那麼這份樣品的蠶繭含水參數就是約為6/20=33%,也就是說蠶繭的淨重率約為67%。這個是我們的工作,會記在樣品袋子上,並簽上檢測人員的姓名。再交給儀檢室主任定價參考,並且留樣存檔備查。

一般,我在檢測好一個樣品時,不是檢測一個就送走一個,都是累積到三五個排著,挨個兒,再回到儀檢室主任的手下,去看我們檢測的幹殼量和計算的淨重百分比,再綜合化蛹率最後定價的;定價寫在出售蠶繭開具的發票上,再蓋上私章,送出地窗外。

而且我背對著儀檢室主任在工作台上作業,他是看不到的。

所以,這就為我略施小計提供了方便。

我把五個樣品,其中有一個是我家的。我家檢測的比較差,但是,還好,隻有一個沒有化蛹,是5號樣品。我當然擔心價格不會高了。所以我必須做些操作,隻能“進行平均”了。

怎麼平均呢?你不要學會啊,我是在懺悔罪業。我家現在老早不養蠶了,養蠶的我的父母,一個去了,一個還健在、七十多歲了。我的妹妹們也早已經出嫁另立門戶,大妹妹已經做了奶奶了。

比如,最好的一個樣品是1號樣品。蠶繭空殼毛重26克,烘幹後幹殼量重23克,化蛹率100%;

2號樣品,蠶繭空殼毛重24克,幹殼量20克,化蛹率80%;

3號樣品,蠶繭空殼毛重23克,幹殼量18克,化蛹率100%;

4號樣品,蠶繭空殼毛重26克,幹殼量18克化蛹率60%;

5號樣品,蠶繭空殼毛重24克,幹殼量16克,化蛹率80%。

那麼計算下來,五個樣品的幹殼淨重百分比就分別是:88。4%,83。3%,78。2%,69。2%,66。6%。我家的第五號樣品,我怎麼來搶救呢?

化蛹率我是沒有辦法的,同樣十個空殼蠶繭的毛重多少也不好改變。這個是由我們主任定了的,聽天由命吧。

但是,有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我可以變。

我隻能從1號樣品先考慮,從1號樣品袋子裏取出5個大的幹殼,再從2號樣品袋子裏取出3個幹殼。從3號樣品袋子裏取出2個幹殼。這樣這三份樣品,重新組成了一個10個蠶繭的新幹殼樣品。和可憐的我家的5號樣品對換,直接進入5號樣品袋子。然後5號樣品袋子裏的10個蠶繭,一份為三,以同數即5、3、2個空殼,分別進入1號和2號和3號樣品袋子。在經過我重新檢測和仔細運算。那麼,最後,交到儀檢室主任手上的檢測結果就是:

1號樣品,蠶繭空殼毛重26克,幹殼量17克,化蛹率100%;淨重百分比65。4%

2號樣品,蠶繭空殼毛重24克,幹殼量15克,化蛹率80%;淨重百分比62。5%

3號樣品,蠶繭空殼毛重23克,幹殼量15克,化蛹率100%;淨重百分比65。2%

4號樣品,蠶繭空殼毛重26克,幹殼量18克,化蛹率60%;淨重百分比69。2%

5號樣品,蠶繭空殼毛重24克,幹殼量21克,化蛹率80%;淨重百分比87。5%

這樣,5號樣品就被徹底救上來了。

我把這五份樣品最後統籌決定好的數據,才在預先演算,記錄了多遍的一張草稿紙上,再次核對,認真過稱。最後才抄上了樣品帶,簽上名。當初不能輕易在樣品袋上塗塗改改的。

這期間,對於5號樣品的疑點,明眼人肯定會懷疑,怎麼這份蠶繭這麼實在啊,出水率這麼底啊?還有沒有化蛹的啊,化蛹率80%。

但是4號樣品一樣,化蛹率60%,淨重百分比為69。2%,明顯高於其他三個樣品。

要知道科學的東西,是依據樣品和數據,來評判的。既然是樣品,是人為操作的,總有辦法,來人為地加以改變。這個樣品,隨便拿到什麼地方去,都是可以經受得住任何考驗和檢測的。

後來,果然,有人重新取了我家蠶繭的樣品。和另外一個我們同一個儀檢室的女同事小王家的蠶繭樣品,再次送鎮繭絲綢總站去檢測。

她倒黴了,我的樣品沒有任何破綻。通過了。

是緣於有人鬧到鎮政府去了。

蠶農的切身利益,誰肯放過任何不法行為,誰不想多賣點錢?賣個好價錢?

早已經有人盯上我們儀檢室,這個秋蠶定價的總司令部。

記得我父親賣蠶繭的時候,隻是在外邊閃了一下,晚上把發票貼到玻璃窗上,我看到了票號,就走開了。當時外邊很暗,有許多人影晃動。我聽到了窗邊有人敲響玻璃的聲音就起身了。應該不會有人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