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學科研究評述(26)(1 / 3)

我至今也還是這樣看待現代文學研究的這一段曆史和現狀。而我在這裏更要強調的是,我們學科這些年的沉潛和發展方麵。從表麵上看,現代文學研究似乎不那麼熱鬧,也很難像80年代那樣,不斷引發學界以至社會的強烈關注是集大成,又是新的開拓277和轟動。———我們實在不應該把80年代的現代文學研究過分理想化,那是特殊曆史條件下的非常態;其實現在的寂寞與沉潛,才是回到學術的常態。正是在這沉潛中才能產生更為堅實的著作,以及學術底氣更加深厚的學者。而且也會有學術的新探討,具體到我們學科,在我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麵。首先是對史料的重新發掘與研究,這背後隱含著“重新研究一切”的學術衝動,而且從一開始就要把這樣的重新研究置於堅實的史料基礎上;於是,就有了依據新史料而對許多既定結論、公論的新的質疑,盡管這些質疑還大有討論的餘地,但畢竟開拓了相關曆史的新認識、新前景。其次,是對文本的細讀,這樣的細讀也含有“堅持文學的形式感和審美價值”的自覺的學術追求,同時視野也更為開闊,引入了文化關照,使文學文本的研究更為豐厚。其三,是文化研究觀念與方法的引入,不但極大地開拓了研究視野,而且深化了人們對文學、文學史、現代文學的認識,逐漸形成一個新的研究思路,即“把現代文學的文本還原到曆史中,還原到書寫、發表、傳播、結集、出版、典藏、整理的不斷變動的過程中,去把握文學生產與流通的曆史性及其與時代政治、思想、文化、學術的複雜關係”,這同時帶來的是在新的文學觀念下對史料的新發掘(參見錢理群:《史料的“獨立準備”

及其他》)。這些年現代文學與現代報刊出版、現代教育、現代學術、現代語言學的關係,文學與現代藝術(電影,美術,音樂)的關係,現代文學創作與翻譯的關係,都成為現代文學研究的熱門,這背後顯然隱含著一個“大文學史”的觀念。在這三大潮流之外,也還有許多重要的發展趨向,比如,“文學形態、派別多元共生”觀念的形成,對作家(他們的人生選擇,心理,物質生活方式,寫作方式)與讀者(不同讀者群體的審美要求與心理)的關注,對文學語言的演變、創造、發展的關注,對文學圖像、曆史圖片的重視,等等,都為現代文學的研究,打開了新的思路。而且經過十數年的努力,已經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堅實的研究成果。而這些研究成果,在許多方麵,卻是現在通行的文學史結構與敘述模式所難以容納的。這就是我在一篇文章裏所說的,“文學史研究和寫作內容與形式的矛盾”,也就是說,這些年現代文學研究的新發展、新成果,要求文學史形式上有一個新的突破;而形式的突破,也必然帶來對現代文學圖景的新認識。這是一個學科發展的客觀要求,大概也就是作者在序言裏所說的“一個文學史寫作即將發生變化的時代來了”的意思吧。我曾說,現代文學發展到現階段,需要新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是這個意思。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吳福輝的這本《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插圖本)正是對這學科發展的客觀要求的一個自覺回應,既是新世紀有關研究的集大成者,又是一個新的開拓。我們可以看到,吳著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他的所有論述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史料,特別是新史料基礎上,其中也有他自己的史料的獨立準備與發現,這就給人以紮實與厚重之感。同時,他也吸取了文本分析的長處,在大氣磅礴的曆史關照裏,也時有精到的文本細讀,對作者的文體風格的精微處,更別具眼光,總能引發讀者會心一笑。———這也是他自己學術長處的一個自覺發揮:福輝長期供職於現代文學館,有較深厚的史料功底;而他的藝術鑒賞力,在同代人中也是突出的,看他的學術隨筆就知道。

當然,更重要的是,貫穿全書的“大文學史觀”。作者對現代文學三十年的把握與描述,始終抓住兩個要點,一是時代政治、思想、文化對文學的要求,也即文學對時代主題(五四時期的“啟蒙”,30年代的“現代化”,40年代的“救亡”)的回應;一是文學市場對文學的作用與影響。在我看來,這正是更能顯示現代文學與古典文學相區別的新的文學風貌的,同時,也揭示了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基本特征和傳統,即文學與時代、中國大地的密切聯係。抓住這兩條基本製約因素和發展線索,吳著將現代文學的發展置於與同時期的現代政治、出版、教育、學術、思想發展的複雜關係網絡,由此形成的文學體製中,同時突出了文學創造的主體———作家的思想、文學選擇,心態,遷徙,流動,生活方式,以及文學的接受者———相應的讀者群的複雜關係與接收途徑、過程,這就構成了一個立體的、網狀的文學史圖景。難能可貴的是,吳著還將這樣的全方位的關照落實到具體的文學史結構與敘述裏,於是,就有了從上海望平街這條中國最早的報刊街市開始的現代文學敘述的嚐試,和“電影藝術與文學的交互作用”、“對外國名家應時的整體接受”、“文人經濟狀況和寫作生活方式”這樣的章節的設置與寫作,對文學中心的變遷的文學版圖的精心繪製(30年代的“南下之路:文學中心的回歸”,以及40年代的“重慶———延安———桂林———昆明———上海等———港台”的文學多中心的描述):這些,都是以往的文學史敘述裏或缺失或不詳的,是一個全新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