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耽橘井,董奉杏林。
【典故】
蘇耽橘井:《桂陽列仙傳》記載:南朝人蘇耽將要成仙時,預知兩年後會發生瘟疫。於是他栽了一棵橘樹,又鑿了一口井,對母親說:“如果發生瘟疫,讓病人吃一片橘葉,喝一杯井水,就能治愈。”兩年後果然發生瘟疫,母親按照蘇耽當初留下的話治好了病人。
董奉杏林:《神仙傳》記載:三國時期吳國名醫董奉為人治病不收錢,隻讓痊愈的病人種杏樹。幾年後,這些樹長成了杏樹林。董奉讓買杏的人用穀子來交易,所得的穀子用來賑濟貧民和供給過路人。
漢宣續令,夏禹惜陰。
【典故】
漢宣續令:《漢書·魏相傳》記載:西漢宣帝選拔了四名精通經書和陰陽學說的學者,讓他們各自主管一個季節的時令。
夏禹惜陰:《帝王世紀》記載:上古帝王大禹不珍愛直徑達一尺的玉璧,而珍惜每一寸光陰。
蒙恬造筆,太昊製琴。
【典故】
蒙恬造筆:《古今注》記載:秦朝著名將領蒙恬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製造出了毛筆,稱為“秦筆”。
太昊製琴:《琴操》記載: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太昊(有學者認為他和伏羲是同一個人)造琴,以五弦象征五行;琴長三尺六寸六分,象征每年三百六十六日;寬六寸,象征六合。
敬微謝饋,明善辭金。
【典故】
敬微謝饋:《南齊書·高逸傳》記載:南朝齊人宗測(字敬微)隱居時,大臣蕭子響給他送去厚禮。宗測謝絕說:“我過著平淡的生活,無需這樣的橫財。”
明善辭金:《輟耕錄》記載:元代大臣元明善等人奉命出使交趾(位於今越南)。回國前,交趾人送給他們厚禮,其他官員接受了,元明善卻謝絕了。交趾國王說:“別的使臣已經接受了,您無需擔心什麼。”明善說:“他們接受,是為了安定小國的人心;我拒絕,是為了保全大國的體統。”
睢陽嚼齒,金藏披心。
【典故】
睢陽嚼齒:《舊唐書·張巡傳》記載:唐代安祿山造反,張巡守雎陽(今河南商丘)。每次交戰,張巡都會大聲呼喊,把牙齒都嚼碎了。張巡死後,有人檢查他的屍體,發現隻剩下了三四顆牙。睢陽:本為地名,此處指唐代大臣張巡,因其鎮守睢陽時壯烈犧牲,因此後人稱其為張睢陽,以示尊敬。
金藏披心:《大唐新語》記載:武則天時期,有人密告太子謀反,武則天命人查問此事。大臣安金藏聽說後,大呼:“太子沒有謀反,你們要不信我說的話,請剖出我的心看看。”於是拔刀剖腹,腸子都流出來了。武則天很感動,便不再懷疑太子了。
固言柳汁,玄德桑陰。
【典故】
固言柳汁:《雲仙雜記》記載:唐代人李固言從柳樹下經過,聽到彈指聲,問是誰,回答說:“我是柳樹神,已經用柳樹汁替你染過衣服了,如果你做了官,要用棗糕祭祀我。”不久他果然中了進士。
玄德桑陰:《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記載: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字玄德)家的東南角有一棵桑樹,遠處看好像車上的傘蓋一樣。劉備小時候經常和夥伴在桑樹下做遊戲,說:“我一定要坐上有這樣傘蓋的車。”
薑桂敦複,鬆柏世林。
【典故】
薑桂敦複:《建炎以來係年要錄》記載:南宋官員晏敦複做諫官時,敢提意見,朝廷官員都敬畏他。秦檜讓人傳話給他,說:“你如果能曲意求全,做宰相是早晚的事。”晏敦複回答:“薑桂的性質是越老越辣,我豈能因為個人的前途而誤國?”薑桂:生薑和肉桂,其性愈老愈辣。比喻人到年老性格越剛強。
鬆柏世林:《世說新語·方正》記載:東漢末名士宗承(字世林)和曹操年歲相近,但不肯與他交往。曹操掌控朝政之時,問宗承:“咱們能不能交個朋友啊?”宗承回答:“鬆柏之誌猶存。”鬆柏:鬆樹和柏樹,用來形容堅強不屈的品格。
杜預《傳》癖,劉峻書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