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課 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3 / 3)

股份製就這樣誕生了。

人的欲望真是無止境的,這個愛好傻想的人又不滿足了:他嫌白拿不還的錢不夠多,想開辟更大的拿錢市場。他認為,這種最基本意義上的股份製雖然克服了銀行製度和依靠自有資本滾雪球發展的弊端和局限性,可以拿了別人的錢不還,從容安排長期生產經營任務,但是不想當老板、不願意長線投資的大有人在,而且人活著總得提防個三長兩短什麼的,所以必須還要想出一種辦法把這些人的錢也能拿來不還。他進一步分析開了:因為企業在發展變化之中,人們對企業前景的看法因人而異,不看好的想打退堂鼓,看好的則想中途入股。另一方麵,有些人會因為急著用錢想抽回投資,而另一些人卻正好這時有閑錢,又想投資。於是,有辦法了:就讓他們自己調劑餘缺去!沒準還能從中賺個差價,小發一筆呢!證券市場就這樣誕生了。

由此可見,股市的誕生是為了開辟更大的拿錢市場!

專家指點:從股票的實際交易中,人們嚐到了投機炒作短期獲利的甜頭,許多人便樂此不疲,迎合了他們喜歡賭博的心理。為了保持盡量公正,後來對證券市場逐步進行規範,發展成了今天這種形式。證券市場的設立和規範使股份製也變得更加精妙了,這就是股份製和股票誕生的秘密。

第46節:哥倫布的契約——潛在收益

2.哥倫布的契約——潛在收益

1492年,發生了什麼事呢?沒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哥倫布的環球之行來得可不容易啊!此前,他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水手,隻不過有著一個當航海家的豪情壯誌。當時葡萄牙正試圖繞過非洲去印度,但哥倫布認為不必繞過非洲,隻要一直向西航行使可到達印度。

1492年8月,年已41歲的哥倫布終於獲得西班牙女王伊麗莎白的支持,帶領120人分乘三隻小船離開西班牙,開始向西環球航行。

1492年10月12日,經過30多天的航行,他們終於登上了北美巴哈馬群島中的聖薩爾瓦多島。此後,哥倫布又先後三次航行到美洲沿岸,進行了實地考察。哥倫布成為西方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人。但他至死都把美洲誤認作印度,西印度群島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

其實,哥倫布可不是完全無私地做出這種壯舉的,8年的公關努力,在成功那一刻,哥倫布提出了自己的開價,他和西班牙國王和王後訂立一個契約:

國王與王後對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擁有宗主權;哥倫布被封為貴族暨大西洋海軍元帥,被準許擔任未來所發現的島嶼和陸地的總督,而且這些頭銜都將世襲;新發現土地上產品的10%歸他所有;他也能參與新土地上所有的商業活動,投資和利潤占總額的1/8;而他對前往新大陸經商的船隻可以征收10%的稅,對自己運往西班牙的貨物實行免稅。

這是一個改變了世界麵貌的契約。哥倫布的收獲遠遠超過他此前浪費的8年時間成本及其他所有的成本,真可謂一本萬利!

但是反觀我國的鄭和下西洋,他在公元1405至1433年這段短暫的時間,指揮寶船船隊,7次英雄式的遠航,遍及了中國海與印度洋,從台灣到波斯灣,並遠及中國人心目中的黃金國——非洲。但是,鄭和出行前可能與皇帝訂立合約嗎?非但不能,而且鄭和及其一切航海船隻均屬於皇帝私人所有,是一次政治性私人出巡。於是他不能發現新大陸,世界經濟史上有哥倫布,但沒有鄭和,盡管後者下西洋的規模可以稱得上亙古未有。

在市場經濟時代,任何經濟行為的展開都必須符合經濟學的成本——收益分析原則。當然,貿易的利益,不僅僅局限於經濟維度,政治、軍事、文化等利益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專家指點:經濟利益是任何其他利益的基礎和先導。隻有巨大的預期收益,才會有驚人的投入,才會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壯舉。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當你的行為具有利益的眼光,符合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的經濟學原則之時,你的行為才會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這樣的行為也才是最符合經濟原則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