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課 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2 / 3)

廣告也是一種信號傳遞的手段,可以有效地減少信息不對稱。商家或廠家可以通過大頻頻地投入各種廣告,獲得較高的宣傳效用。這樣,消費者幾乎無須多少成本,就可以從廣告中獲得各種所需的產品質量信息。

我們還可以看到在生活中有這樣的廣告:很多電視廣告既無商品定價又無購買地點,隻有影視明星的搔首弄姿的表演。這種廣告往往是除了顯示一下商標外,完全沒有對產品性能的說明。

這種廣告是否也有降低信息不對稱的效果,廠家投入的資金是否是作無用功呢?

答案是:這種廣告當然有很好的作用。

我們假設有一家企業A開發出一種很有市場潛力的飲料,該產品飲後對人的健康確實有好處。但同時,另一家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B,也準備向市場推出一種偽劣產品飲料。

兩個企業都會向公眾宣布其產品質量過硬、絕對上乘。但公眾是理性的,不會僅憑商業宣傳就相信它們。但是,如果產品真的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能夠識別出來。

所以,生產好飲料的企業A對自己的市場有信心,它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B生產的偽劣產品終究會被消費者識破,顧客會跑到自己這裏來。這樣一來,企業A的未來預期收入遠大於企業B。因此,如果企業A請一位當紅明星打廣告,由於是當紅明星,他們打廣告有很高的市場價格,就可以使企業B不敢模仿。

消費者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一開始就認為,請不起當紅明星打廣告的企業B是生產偽劣產品的。這樣,企業B一開始就沒有市場。當企業A請了當紅明星打廣告時,企業B發現這位明星的市場價格太高,自己難以模仿企業A,就會放棄生產偽劣產品的計劃。所以,企業A通過請當紅明星打廣告清除掉了潛在的市場模仿者。企業A並不在乎明星在廣告節目中說了什麼,表演了什麼,當然更無所謂廣告節目是否介紹產品價格等信息了。企業A請當紅明星打廣告,就已經在告訴公眾:它是生產優質產品的企業。

這種廣告的價值正在於:當紅明星出場費高低代表了企業A的產品質量高低。

專家指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條件下,企業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宣傳介紹自己的商品,宣傳商品的性能和功用。隻要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留心這些信息,在購買商品時有所選擇,就會買到最適合自己的商品。

第45節:拿錢不還——股份製的誕生

真正的點石成金法術來了!你最好趕快打起精神,投資給自己,你就會獲得收益。你所要做的,就是細細品味人家是怎麼幹的……

1.拿錢不還——股份製的誕生

這是一個很傻的想法——能不能拿了別人的錢不還呢?股份製告訴你,是可以的。

股份製是現代市場經濟最精妙的組織形式,但是它的誕生卻源於一個聽起來很傻的想法。按照曆史發展順序來說,人們積累財富的方法最先想到的是依靠自有資本滾雪球發展,肥水不流外人田,什麼都想抓在自己家族手裏。但慢慢地人們就發現這種做法具有太多的局限性,因為人生短暫,機會轉瞬即逝,等到自有資本的積累達到機遇所需要的條件,機會早已不再,經常這樣白白錯失良機,令人痛心疾首。於是,有更聰明的人就想到了借雞生蛋,因為他發現機會並不是同時降臨每個人的,當自己有了大規模生產經營機會的時候,很多人卻連小規模經營的機會都沒有,而且有些人還壓根兒不願意也不善於投資,把他們的錢借過來用,然後加上一定的利息還給他,互惠互利,雙方都有好處,對社會來講也有利於充分利用資源。這種做法的規範化操作便是現代銀行製度的誕生。

但是,借來的錢總是要還的,到期還本付息的壓力使得企業無法從容安排長期生產經營任務,痛快一陣子,辛苦一輩子,到頭來發現自己竟是在為銀行、為債權人打工。這時他又不滿足了,而倒退回去,自己慢慢滾,那是不可能的,那種日子的苦頭更難過。於是,這個人又傻想開了:能不能拿了別人的錢不還呢?

人是越來越聰明,難道想法卻越來越傻了?非也。這個人的聰明過人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因為周圍人們的譏諷而放棄這一傻想,而是認真地對待了這一傻想,做了深入的分析思考,而這一分析思考的方法則是更進一步的辯證法。他想,人們的心理是複雜的,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有人滿足於銀行利息,有人卻不滿足於那種固定的回報,嫌銀行利息太少了,有當老板的願望,想賺更多的錢,也願意冒更大的風險。讓他們當老板,這個傻想的人忽然茅塞頓開,想出了錦囊妙計。把他們的錢都拿過來,大家一起來幹,賺了錢大家分,當然,萬一賠了,也就大家分擔,公平合理,卻不用給他們保證利息。而我的錢最多,自然由我說了算,這也是合理的。這樣一來不就拿了別人的錢幹自己的事,可以不用還了?妙,妙,實在是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