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麼人們選擇價格高的呢?名牌產品給人信賴感。如果其他產品的質量不如名牌的,這種選擇無可厚非,而在產品質量相同的情況下,這種選擇顯然是不公平的。
仔細想一下,這一狀況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領域都可以見到。清華大學的一般畢業生和其他一般高校的拔尖學生比,其水平不一定高,但在人才市場上,用人單位大多選擇前者。這種並非由產品質量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排斥現象,就被稱為經濟領域的歧視。
人們對電視產品的質量的認識,並不是通過實踐得來的。電視不像日常低值易耗品那樣經常更換,購買一台電視通常要用上幾年甚至十幾年,因此人們無法積累感性經驗。居民的購買行為大多受報紙上公布的評比和調查結果影響,如哪種電視銷量最大,哪種電視評比第一,哪種電視壽命最長等。
在人才市場上,由於各校的評分標準不同,用人單位很難根據各校提供的學習成績單對學生進行評估和比較,隻能根據社會對畢業學校的認識和統計結果來選擇學生。大量統計資料表明,清華大學畢業生平均生產率比其他一般高校高,因此他們隻有選擇清華的學生。
當歧視扭曲了某些團體的工作努力和人力資本投資激勵的時候,它就特別地有害於經濟。歧視的損害效果首先表現在商品和勞務的供給者,他們花費同樣的成本,生產出同樣質量的產品,卻無法按同樣的價格賣出去,甚至根本賣不出去。
那麼歧視對購買者是否有利呢?得出的結論應該是否定的。最為可悲的是絕大多數購買者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反而樂此不疲。
商品的歧視迫使被歧視的企業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費用去做廣告,宣傳自己的產品,企業的成本大大增加。
專家指點: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企業的品牌建立起來了,但它們的成本都追加到了消費者身上,因此那些名牌彩電能賣價更高。一旦成為名牌,自然就有了名牌的價格,也就有了高昂的利潤。這就是經濟領域的歧視現象導致的名牌戰略背後的秘密。
第33節:馬屁股和現代鐵路——鎖定現象
9.馬屁股和現代鐵路——鎖定現象
馬屁股和現代鐵路怎麼能聯係在一起呢?但是既然巴西的一隻蝴蝶扇一下翅膀就能引起得克薩斯的一場颶風,為何馬屁股和現代鐵路就不能聯係在一起呢?
實際原因源於鐵路尺寸。我們知道,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軌距是4英尺8。5英寸。為何是這樣一個標準呢?它源自英國鐵路標準。因為英國人是修建美國鐵路的指揮者。英國人又從哪裏得到這樣一個標準呢?英國的鐵路是從電車車軌標準中脫胎而來的。電車車軌為何采用這樣一個標準?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是把馬車的輪寬標準直接搬用過來。
為何馬車要用這樣一個標準,因為英國傳統路程上的車轍痕跡的寬度為4英尺8。5英寸。這一寬度又是誰製定的呢?是古羅馬軍隊的戰車。古羅馬軍隊為何以這一數字為輪距寬度呢?答案極為簡單:這是兩匹拉戰車的戰馬的屁股的寬度,這樣一個寬度有利於戰車的馳騁。
這是經濟學裏一個著名的現象——鎖定現象。鎖定是說一個團體、一個社會一旦選擇了某種製度,就會對這一製度產生依賴,並在一定時期出現製度自我強化現象。鎖定的基本特征是:製度自我強化。換句話說,製度在某一方向上不斷繁衍複製。對於企業而言,所選定的產業同樣具有此種鎖定的問題:一個可以不斷自我複製繁榮的產業,對於所進入的企業而言是幸運的;一個不斷自我複製衰敗的產業,對於此產業中的企業來講是一種痛苦。
精明的企業,都會選擇消費者持續衷情的產品,而更為精明的企業則會選擇網絡外部性的產業。
什麼叫網絡外部性?按照經濟學家的說法就是,這個產品對於消費的價值隨著消費者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隻有你家有一部電話機,那麼它對你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有足夠的人有了電話機,這部電話機對你才有意義。如果處於這樣一個行業,那麼你就有了一個優越的條件:一旦消費者買了你的產品,就被你鎖定,如果他要轉移到其他的產業,成本會非常高。如微軟的操作係統軟件就具有這樣的優勢。
我們知道,軟件是一個平台,一旦用了微軟的產品之後,實際上就被它鎖定。使用微軟的人越多,人們就越願意使用微軟的軟件。如果要轉到其他軟件會很困難。反過來說,這種情況就意味著其他軟件供應商的生存會很困難,這也就是網景公司慘遭失敗的原因。在我們國內也是一樣的,為什麼WPS這個市場總上不去?它應該知道,處在這樣一個行業,微軟進入中國,一旦我們使用了微軟的視窗,那麼WPS就很難生存下去。因為沒有人願意冒這樣的風險,選用一種命運不確定的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