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2 / 2)

禾苗從缺少水份的幹土中衝出來,草芽從石縫裏衝出來——顯示了它們的頑強旺盛的生命力;而小枝兄弟從饑寒交迫,被欺淩,被汙辱的苦海裏衝出來,不正是顯了中華兒女的骨氣嗎?人們以為:人落了難既不被人看起,又受人欺淩;時來運轉時,曾看不起或欺負過他的人,有的忌妒,有的憤懣,也有的恫嚇,還有的挖空心事去暗算。彼此間的矛盾越來越深,直到永遠為敵。當然,大部分為他的成長去高興,去歡呼,去慶賀,為他的成長奔走相告。小葉跑回家高興地說:“奶奶,快出來呀,人們說咱們發財了。奶奶!我哥掙回了多多的糧呢!快出來呀,還有。多多的驢呢,奶興喜地碎著小步迎了出去。

小枝見奶奶笑盈盈地站在路口中,他像久別的孩子見了母親,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高興而又激動。他大聲地叫起來。

“奶奶!奶奶!”他三步並作兩步跑著說:“我回啦。”

“嗯,俺孫兒回來啦。”她說著碎著步兒走了出來。

“好啊,聽說您的病好啦。”小枝第一句話慶賀奶的健康。

“好啦,好啦,有病還能接你呀。”奶奶喜眉笑臉地說。

說著奶孫倆就擁抱在一起了。此刻的他倆,話不成句地說些親呀,想呀,要說的話說不完,要敘的情敘不盡。隻是她抓著他的手,他貼在她的胸前,激動地同淌著淌不完的淚水。淚水相融,彙成濤濤的暖流……

嚴爺幫表叔趕驢進來,奶奶忙說:“噯呀,那娃多日啦沒見你的麵。辛苦啦,你又羅累誰哩,借了這麼多的驢兒。”奶奶說。“看把俺孩子勞累成個啥樣的。噯,沒法兒,隻能這樣。”他說:“好張口又可借,咱給他們把牲畜管好,他們也給咱留著情兒,二妗。”他把糧食從驢背上取下來,把驢兒拴好,與二妗敘了客套,拉了家常。二妗還問了她媽的身體好等等。奶奶給客人把小枝掙來黃澄澄的小米做了碰鼻香的稠粥,加了苦菜、蔥花。吃了午飯送出他走了,他說他借了人家的牲畜,非走不可,因為人家的驢還忙著呢。

生死共濟,勝過父母兄弟的關係。奶奶收留了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兩個娃,組成了義氣家庭。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變了——變活了。村裏管閑事的郝秀才編了五字經:

烏雲已退去,

太陽出來了。

綠色的田野,

是那麼美麗。

小枝兄弟嗬,

贏得了再生。

他又說:“做為一個人,最可憐的是無知,最可悲的是自私,最可笑的是狂妄,最可敬的是拚搏。”

奶奶滿麵笑容地擰著小腳,邁著碎步兒送外甥回來,一見家裏的那些泥缸缸和破袋裏,一嘟嚕一嘟嚕的糧食,她滿臉浮了笑容,走起來有了勁兒,腳踩在地上有了響聲,她仿佛年輕了許多。她忙了這,又忙那,心情是那麼高興,精神也倍增了。隻見嚴爺嘴裏含著旱煙鍋兒,笑咪咪地推門進來,他咧著大嘴,“嘿嘿,小枝長大了,時來運轉,再不愁餓肚子啦。”小葉拉著奶,“給我炒豆豆!”他抓回幾把蠶豆,拉著奶奶嚷嚷,她要葉子拉風匣燒火,奶奶把要炒得豆子倒進鍋裏不住地攪動,豆子“嘣哩叭啦”爆著。因為奶奶加了五香調料,撲鼻的香味使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