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敏對這個話題,興趣極濃,馬上接口說道:
“郭沫若先生在《夏完淳》文章一開始,也介紹了清初年間的兩位‘神童’,夏完淳五歲知‘五經’,九歲善詞賦古;方仲永,素未讀書,五歲能寫詩。而後來,‘夏完淳是成功了,那是因為他具有好的家庭,好的親眷 ,好的師友,好的時代,一言以蔽之,便是好的教育。’他是清初著名的愛國詞人和民族英雄,十七歲因抗清殉難。而方仲永一生毫無成就。”
“我那裏幾本最好的早期教育英文書,群山等下跟我去拿來,譯出來,供您參考。以後幼兒的外語,我來幫忙。為國育英,我也有份。”
“太感謝了!恩師對我群家真是恩重如山哪!管了這一代,還管下一代。”
群山從恩師家拿來《卡爾·威特的教育》、《母親必讀》、《蒙台梭利教育》、《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等英文書籍。群山連夜突擊翻譯出來。
抓胎教,自然以娟子為中心。讀書、活動、營養、休息、聽音樂、講故事等都作了精心的安排:讀最好的書、聽最美妙、最意義的音樂、講最動聽、有內涵的故事、適量的活動;很好的營養、充分寧靜的休息;良好的心 態。總之一切為了胎兒。
姆媽不時給予提示,全家人嚴格執行。
娟子最高興的是,在夜靜之時,讓山哥聽胎兒動靜,三人世界進行溫馨有趣的家庭“對話”。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第一個孩子在扶桑院長的醫院出生。是位“千金”,長的酷像媽媽。
回到資大筒子樓家裏。這天恩師也來看望,要給女孩取名字。
奶奶請恩師取個名字。恩師馬上說:
“您是孩子的奶奶,又是兒童教育大師,孩子沒出世,您就在為她成長費心,以後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靠您,我們都期盼,這孩子今後會在您教育下,成為一個出色的人才。所以這取名權隻能屬於您,您肯定早有考慮, 說來我們大家聽聽。”
“既然恩師這麼說,我也不推辭了。我取了個單名:瑤。高山之美玉,涓水之潔璧,她是涓水繞群山的愛情結晶。希望她日後比父母更有出息。另一層更重要的意思是:這屋裏三代人:恩師和我;山和娟等;小寶寶。群 山的成才主要功勞是恩師,恩師可說是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的最卓傑的代表,如果把三代人的單名串起來就是‘雪山謠’:西域歌謠,高亢音遼;雪山史詩,深邃韻瀟。我更希望,瑤瑤一生能沿著祖輩、父輩的足跡,續一曲 無愧偉大時代、無愧偉大民族、無愧偉大複興的《雪山謠》。”恩師帶頭,全屋人熱烈鼓掌,讚成和欣賞奶奶對孩子名字寄托的冀望。群山、娟子對奶奶取名和注釋,更是滿意得不得了。娟子拍著眼睛睜開不久的閨女:
“聽見了嗎?奶奶給你取了個多有意義、多好聽的名字:群瑤。我的瑤瑤,未來的人生舞台屬於你。快快長大吧。”
群山心想:“上天賜給我是丫頭。那《巨礦篇》就是兒子,還是瑤瑤的弟。可得有個當弟的樣啊!”於是更盡心投入這最後潤色定稿的著述中。
汪敏的幼兒早期教育工程一來資大就開始了。宋卯在電話裏一知道群山媽到了江山資大,馬上和母親一道趕來資大,他的兒子叫宋暉,當時已經滿了百天,心急火燎想聽取兒童早期教育的指導。
早期教育的最大困難在於:剛生的嬰兒雖然對這個陌生世界非常好奇,對一切陌生事物潛藏著求知的需求。但這一切生理、心理的需求,暫時無法用語言表達,無法用語言與父母、長輩溝通。他們能做的隻是哭、鬧、笑 、動、眼神表情、全身活動。這就要求親人精心觀察嬰兒的各種神情、活動,揣摩其需求,靜觀智力曙光,及施早期教育。
宋暉的早期教育,把家住杭州的紅鍾家和宋疏影都卷了進來。大家雖都是知識分子,但對幼兒早期教育既缺少實際經驗、又缺少相關知識。在資大,宋卯媽與群山媽一見如故,三天之中,話題始終圍繞宋暉和剛誕生的群 家小寶寶的早期教育。
首先,汪敏請宋卯媽春天介紹了嬰兒宋暉的情況及他們現在的想法。
然後,汪敏從當今世界教育潮流,講解了幼兒早期教育的基本觀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先進國家之間的經濟、軍事、政治競爭愈演愈烈,伴隨而來的是科技、人才、教育的競爭。隨著各國對卓傑人才的需要,興起了幼兒早期教育大潮。老、小卡爾·威特的早期教育的“聖經”《卡 爾·威特的教育》Ⅰ、Ⅱ,僅19世紀在美國就再版了45次。差不多過兩年再版一次。幼兒早教早形成了一門科學。我綜合了各家觀點,加上個人一生實踐的體會,我認為最重要的是:
“一、正像郭沫若先生指出:‘這種幼慧早熟的人存在,卻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借用白雪教授《礦床論》中的詞彙,可以稱之為《人的偏在性》。宇宙萬物都存在偏在性,不平衡是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