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條有趣的新聞,說某男相親時覺得對麵的姑娘哪裏都好,正暗自竊喜之時,卻得知姑娘的淘寶ID已是“皇冠”級(淘寶網用戶的的級別根據購買經驗多寡,由低往高依次顯示為“桃心”、“鑽石”、“皇冠”等),馬上打消所有念頭,理由是“對方看來經常購物,自己肯定配不上她”。某男的這段經曆,經微博傳播後確實得到了不少屌絲(網絡潮語,意為草根)男士的認同,但更多的吐槽之聲則指某男不僅武斷而且落伍,完全沒有跟上如今的“淘時代”。
在某男的段子之外,這幾天還有另一則新聞,說廣東清遠的一位幸運兒在“雙11網購節”中成為當日支付寶(內地著名的第三方網絡支付平台)的第1億名用戶,從而贏得支付寶給出的20萬元獎金。而這個獎項,據說是支付寶在當日交易量達8千萬筆時的“臨時起興”,而在該項有獎活動公布後,馬上又有阿裏巴巴旗下的網店及支付寶移動平台分別“加碼”20萬。換句話說,這位第1億名幸運兒有可能一舉拿到60萬元獎金。“說給就給的60萬獎金”加上“單日交易量超過1億筆”,僅這兩組數字,應該就已經讓沒跟上以淘寶為代表的網購時代的某男們所不理解了。
事實上,在剛剛過去的“雙11網購節”,電子商務所創下的一係列數字讓自稱網購達人的人們都吃了一驚:以戰績最驚人的阿裏巴巴(包括天貓商城和淘寶網)為例,11日零時後第1分鍾,已有超過1千萬獨立用戶湧入天貓;兩個小時後,交易額達2.5億,相當於美國總統100年的薪水;中午11點,天貓成交額突破79億元,超越去年美國的“網絡星期一”(感恩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是美國在線銷售市場中全年銷售額最高的一天)
13點,交易額破百億。而天貓加上淘寶,全日一共吸引了2.13億獨立用戶訪問,通過支付寶完成的交易額達到191億元。
191億,這是個什麼概念?有媒體算了,如果將百元大鈔摞起來,能摞1.9萬米,相當於世界最高建築迪拜塔的23倍,如果用常見點鈔機清點,要耗時133天。如果您嫌這個解釋無厘頭,那給個正常版的: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上海近400家大中型商業企業、5000多個網點,總營收不足65億。
而值得注意的是,191億也是去年“雙11”時淘寶自身銷售額的6倍,這表示現代電子商務在超越實體傳統商業模式的同時,也在進行著大跨度的自我超越。
盡管“雙11”之後,輿論的反省之聲不斷,但真實的數字更不容回避,至少,淘時代不僅是來了,而且正有昌盛之勢,某男們最起碼也應該了解一下網購,別再冤枉好姑娘才好。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