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再一次證明,什麼事情都有個度,度這邊,一片大好;度那邊,慘不忍睹。
“你騙人!你騙人!你騙人!才不是因為爾康不是你的菜呢!因為倫家爾康是真真正正地喜歡五阿哥的呀!那日你故意與我獨處,卻言爾康之愛……”、“傘傘,你應該懂的,爾康不是我的菜……”暫且收攏您受驚的小心髒,請您告訴我,以上對話應該出自哪裏?某“腦殘非主流”(網絡流行語,指言行出位的年輕人)的QQ?錯,這是成都武侯區跳傘塔派出所官方微博與另一微博的對話。天雷滾滾啊。
猶記得一年多前,上海徐彙警方官方微博在本就不是很多的政務微博中,第一次嚐試著拋棄生硬的“官語體”,改用當時大熱的“淘寶體”推出一檔“最萌通緝令”,讓所有網民為之驚喜興奮;一年之後,中國政務微博認證賬號已接近8萬個,這是一年前的4倍,兩年前的11倍。數量激增本就讓官微不再稀罕,而最要命的是,在這些井噴的政務微博中,網民們逐漸發現,原本應該代表著“官方意見”的它們,越來越沒個官樣,有時甚至連個人樣都沒有。究其原因八個字:不幹正事,隻會賣萌。
如果說當年的最萌通緝令讓網友眼前一亮,那現在各個政務微博的賣萌招數往往是讓網民心中一驚。淘寶體、咆哮體、凡客體,再到最新最流行的元芳體,所有體例如今都能在各種政務微博中看見,不少官微管理員更相當“親民”,一會兒轉個帖,一會兒跟粉絲聊幾句,更有甚者如“傘傘”般在官微上打情罵俏、掀口水戰、或者幹脆討論中午吃什麼……如果說,當危機到來時,這些政務微博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迅速發布權威信息,迅速表明政府立場和態度,那它平時賣點兒萌也無所謂,不僅無所謂,反而更可愛,就算賣萌過頭,大家也一定能忍——關鍵時刻沒掉鏈子就行了。可問題在於,目前太多的政務微博都停留在“隻會平日賣萌,一遇危機就失聲”的狀態,讓人不得不有所怨氣。就像學者鄒建華總結的:“政務微博最大的價值,就是在第一時間介入突發事件以引導輿論和公眾情緒,與小道消息和謠言賽跑。不論你政務微博的民生服務做得多好,不論你平時多麼降低身段說話,網絡語言用得多好,多有人氣,隻要麵對突發事件時沉默失語,政務微博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就喪失殆盡。”
有數據稱,政務微博明年將繼續井噴到20萬至30萬個,麵對如此龐大而新興的一個群體,有關部門實在應該抓緊備戰,除了探索落實政務微博的真正職能外,至少還該出台個“政務微博發帖審核製度與編輯行為規範”吧,讓萌賣得別那麼隨便,才能讓偶爾賣出去的萌含金量高。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