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納蘭戲稱,自從“烏絲曲倩紅兒譜”後,即使陳其年居處“蕭然半壁”,那份才華氣概,依然是震驚天下的。
“紅兒”,指杜紅兒,唐代名妓,《全唐詩·羅虯序》:“廣明中,羅虯為李孝恭從事。籍中有善歌者杜紅兒,虯令之歌,贈以彩。孝恭以紅兒為副戎所盼,不令受。虯怒,手刃紅兒。既而追其冤,作《比紅兒》詩百首為一卷。”此後用紅兒泛指歌伎,納蘭戲用“杜紅兒”為意象來匹配陳其年的詞作,實則是用杜紅兒本身氣節來暗喻陳其年文風雖然旖旎,卻也不乏湖海之氣。
此處“蕭然”是指陳其年為人素樸,家徒四壁。徐乾學在《陳檢討維崧墓誌銘》雲:其年“所居在城北,市廛庫陋,才容膝,蒲簾上銼,攤柱其中而觀之”。亦可引申為震動、轟動之意。
陳其年雖出身大家,但因為父親反對“閹黨”,曾受迫害,家道中落,生活日益困難,明亡之時,陳其年才20歲,雖然入清後補為諸生,但長期沒有官職,一直飄零四方,不能安穩下來。
正因如此,他遊食四方,廣泛地接觸社會麵,結交天下朋友,養成了豁達寬容的性格。陳其年長納蘭三十歲,兩人雖然年齡相去甚遠,卻交情至深,乃至忘年。其情之深,本詞可見一斑,而也可以看出容若是極其讚賞陳其年這位“老知己”的。
陳其年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會令納蘭也如此讚賞,其實,在納蘭為陳其年所提的這首詞的下闋中,就可以對陳其年窺其一二了。
首先外貌威武雄渾,“須髯渾似戟”,絡腮胡子顯出一派丈夫豪氣,據《清史稿》本傳雲:“維崧清多髯,海內稱陳髯。”可這男兒氣又帶了些柔情,是為“時作簪花劇”,人人俱驚訝於你的此番模樣,我卻知道你此中的無限情懷。“知卿無那情”一語低回,將一片相知相惜的情懷婉轉吐露。想來陳其年必也是剛柔相濟的性情中人,才得納蘭如此讚賞。這樣一個與納蘭容若內在極似之人,也就難怪兩人能夠跨越三十年的年齡之距,成為忘年交了。
這首詞很風趣別致,頗有玩笑打趣之意,表麵看來是寫陳其年不乏風流旖旎、聲華裙屐之好,其實是讚賞陳其年的人格與創作。上闋寫陳其年的詞由歌兒舞女譜唱,紅兒烈性襯托出陳其年文風慷慨中不乏柔媚,且能夠震驚世人,轟動半壁河山,但下闋一轉“須髯渾似戟,時作簪花劇。”便道出了陳其年集豪邁與綺豔為一體,剛柔並濟的性格和作風。故此篇是借題照,借旗亭北裏之景,品評、稱讚了陳其年其人其作。
人生一世,最要緊的便是敢愛敢恨,納蘭敬佩陳其年的勇氣,同時也為自己的懦弱感到慚愧。在與陳其年交往之際,納蘭深深為陳其年身上的果敢和執著所感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