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營養和潤滑關節的滑液
滑液是關節腔內的液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關節液。滑液的量隨關節的大小而有所不同。滑液是血漿的滲透液加上滑膜所分泌的黏蛋白組成。正常時滑液清亮或為淡黃色,不會凝成塊,有高度黏性。關節液內含有少量的白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滑膜細胞,還含有血漿中所含有的蛋白、葡萄糖、尿酸、膽紅素、電解質等。
滑液具有營養關節和潤滑關節的作用。
如果關節發生炎症,則關節液會因炎症的滲出而量增多,顏色變黃或混濁,黏滯度降低。因炎症影響,關節液所含的成分也會有明顯改變。因此,臨床上可以根據所抽取關節液的各種檢查,用於各種關節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8韌帶可保持關節的穩定性
韌帶是由致密的結締組織形成。韌帶的膠原纖維成束,按張力軸的方向平行排列,非常堅韌,不會變形,彈性極小,但具有柔順性和彎曲性。關節囊外的韌帶對增強骨間的連接、維持關節的穩定性和防止關節過度活動,具有重要作用。
患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可因炎症而造成韌帶受損。使韌帶失去對關節的固定作用,這樣往往造成關節的半脫位或脫位。
9紅、腫、熱、痛說炎症
我們常常談到各種各樣的炎症,如肺炎、氣管炎、扁桃體炎、心肌炎、關節炎等等。類風濕關節炎是彌漫性結締組織的一種炎症反應。什麼是炎症,炎症會產生哪些病理變化及臨床表現呢?
炎症是具有血管係統的活體組織對局部損傷後的一種反應。引起炎症的原因很多,可因外界病原體如細菌、寄生蟲、病毒等的侵襲,或因寒熱刺激,或機械性損傷,亦可因自身免疫所致。在以上種種損傷因素的刺激作用下,使部分組織遭到破壞,受破壞組織周圍的小動脈和微血管擴張,局部血容量增多,血漿和白細胞從血管中滲出,以稀釋、殺傷和包圍損傷因子,對其發生吞噬和殺傷作用。這個病理變化過程就是炎症過程。以後因損傷因子的消除,炎症區逐漸修複,使受傷組織得以愈合和重建。
全身各種組織器官均可發生炎症。炎症的臨床表現為炎症區域出現發紅、腫脹、發熱、疼痛和功能障礙。但因損傷因子各不相同,機體對其反應也不相同,因此臨床表現亦有區別,症狀有輕有重,如有的不僅有局部發熱,還有全身高熱等。
10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炎症可因致病因子的強弱及體質好壞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臨床上常將其分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兩種。急性炎症多為炎症的早期階段,起病急,持續時間短,紅、腫、熱、痛症狀明顯。急性炎症如果損傷較輕,或患者的體質強,或治療及時、恰當,則可使病程縮短。慢性炎症則持續時間長,或因急性炎症未經治療,或治療不當而延續為慢性,也可起病緩慢,而使病程延長。慢性炎症以單核細胞、巨核細胞、淋巴細胞浸潤為主,有小血管及結締組織增生為特征。類風濕關節炎就是主要發生在關節,但亦可同時發生在心、肺、血管等其他部位的結締組織的一種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