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周明笑了,“然後就是我嚐試做個男子漢。做過錯事傻事蠢事,可笑的,可恨的,很多。傷過,包括腰上那道傷疤和許多其他的,讓最親的人流過眼淚,失望,擔心。不過,你看,我最終也並沒有成了混混流氓去蹲監獄。”

男孩抓著自己的衣角低下頭去。

“沒有人能真的教給你怎麼做個男子漢。即便就是你爸爸還在,也不能告訴你每一步該怎麼走。”周明站起來,拍了拍男孩的肩膀,“你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我有我的,這個你的管床醫生,”周明指指站在旁邊的劉誌光,“我今天才知道他這麼不容易考來,才知道他大概有過很艱難的經曆。我本來隻知道他不太聰明,經常挨罵,但是他很努力,沒有放棄過做個好醫生。我也相信他一定能成個好醫生。”

“周老師?”本來一直瞧著地麵的劉誌光猛地抬頭,望著周明,眼睛竟然紅了。

周明衝他點點頭,又對男孩子說:“想當個男子漢,都得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走好自己的路。好了,回去睡覺,身體不徹底恢複就什麼都做不了。”

男孩子瞧了瞧他,又瞧了瞧劉誌光:“我還是去比賽試試。或許,對下回有用。”

“好啊。”

“如果得獎,我告訴你……告訴你們好不好?”

“當然好。”

“如果不得,就下次……或者我明年考上大學的時候。”

“沒有問題。”

“那,我去睡了。”男孩子有些依戀地望著周明,“希望今後,我能像您一樣。”

男孩推開門走出去了,劉誌光還站在原地,呆呆地瞧著周明,有些緊張,有些期待,也有些激動。

“周老師。”他再叫了一聲。

“什麼?”

“是真的麼,您相信我能成個好大夫。”劉誌光說著,嘴唇有些哆嗦,“我能把手術,做得像您,像魏大夫那麼、那麼好麼?能幫那麼多人?”

“劉誌光,你說的那個人,是魏淮安大夫?”

“是!您也知道他!”劉誌光更加激動起來,這個藏在心裏太久的名字,提起來,是如許的親切。

周明點頭:“學生的時候,聽過他的講座。”

“魏大夫他,他去我們縣城,他本來在市裏,但是去我們縣城給我做手術,我就站起來了。他說讓我,以後做他的學生。”劉誌光激動得臉發紅,有些語無倫次,他是如此地想跟每個人講魏大夫,講魏大夫要我做他的學生。但是,即使對葉春萌,他也說不出口。什麼也做不好的自己,是不是,辜負了魏大夫的希望?然而此時,聽見周明說,相信他一定會是個好醫生的時候,當周明提到他的名字的時候,劉誌光再也忍不住,將這個藏在心裏太久的秘密,對他說了出來。

劉誌光聲音有些發顫地說著那一個讓他的生活徹底變了樣子的人,他溫和而親切的微笑,這時,再又回到他的眼前,仿佛再度對他說:“小夥子,不錯啊,以後做我的學生吧。”

隻是他來了,卻再也見不到他,他竭盡全力,卻不知道該怎麼樣,才能學他的樣子,做一個他那樣的大夫?

“魏大夫真是個了不起的人。”周明歎息,他望著劉誌光,認真地說,“說實話,在今天之前,我隻知道他是全國數一數二的骨科專家,是個講課很生動的老師,但是,即使是報紙上鋪天蓋地地宣傳他事跡的時候,我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覺得他是這麼了不起的人。”

“為什麼?”劉誌光有些不解地瞧著周明。

“因為你。”

“我?”劉誌光不安地低頭,“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我不敢跟別人說要做魏大夫的學生,我怕……”

“好大夫是能幫到病人的人,好大夫並不一定是專家,專家也並不一定就是個好大夫了。”周明笑笑,然後正色道,“在這六個月裏,我和你的帶教老師都會好好教你做手術。你盡力學,我們盡力教,我並沒有一定的把握你今後可以把手術做好,但是我有絕對的信心,魏大夫,他如果還在,他如果看見今天的你,一定不會為他說過的話後悔,你會讓他覺得驕傲。”

當李棋建議陳曦一起去夜場滾軸,被陳曦以“要看明天手術的資料”拒絕的時候,李棋的第一反應是,陳曦肯定蒙她,不定準備貓在宿舍裏吃什麼獨食,而當陳曦真的認認真真地看了半小時資料都沒動的時候,她忍不住跑過來摸她腦袋。

“幹嗎?” 陳曦皺眉擋開她的手,“別給我搗亂,看得我鬱悶著呢。”

“明兒沒考試吧?” 李棋狐疑地說。

“沒有,可是明天要跟‘變態’的手術,誰知道他要問什麼啊!”陳曦歎了口氣。

李棋足足瞪了陳曦三分鍾,然後哈哈大笑:“天哪,原來你還真有個怕?我的天,這‘變態’到底得是什麼人啊?對了,不是說外科對女學生鬆麼?你又這麼能混,不是故意考英語期間換過去的? 這個‘變態’還真‘變態’,幹嗎跟學生這麼較勁哪?”

陳曦愣了一下,沒有說話,繼續低頭看周明交代下來的材料。在周明的嗬斥中生存的陳曦,在那個時候也真的不太能理解周明作為學術上大有作為的一名優秀外科專家,何必要跟中學班主任似的跟學生過不去。中學學生的成績要全市會考,直接影響老師的考評,而她們,就算最後的執照考試,也已經是住院醫時代,不會有人回頭跟任何一個教學醫院的教學主任結算當年他所帶的實習生有幾個沒有合格,成績又是多少。少浪費點工夫,他也許就可以多分些時間去做外科基礎項目。陳曦私下裏聽其他小大夫說過,院長和老主任都頗青睞他,幾乎把他看做是李主任退休後的鐵定人選,多次催促他申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並且聽說,帶一到兩個這樣的項目,才能對之後的升遷更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