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場麵的類型(3 / 3)

事件場麵難寫,並不在於事件的內容而複雜,僅此,我們可有條不紊地把複雜內容一件件寫出來,不是。事件場麵是作者一次重新的配置與設計,是有意圖的表述。以革命者血治窮苦人的命,這很深刻,關鍵提示了窮人的麻木,也暗示了他們幻想的烏托邦。最終說的不是革命者血可以救命,而是自身覺醒,人民不覺醒,革命者血永遠會白流。在中國還有沒有新生,小兒的墳終將是一片陰涼,事件場麵首先要我們明白事件的性質,也就是說,作者根據事件提煉的含義與作者企圖暗示的含義結合,最終給場麵一個定性,阿Q的屈死,說明革命者的屈死,表明革命不徹底,還是投機革命的人太多,抑或反革命勢力太大,甚至包括人民的不覺醒。阿Q是要革命的,目標明確,要革命而不準備革命,也就是阿Q並沒革命,最後卻又要為革命去死,於是這三堂會審的場麵就有點意思了,不是一個簡單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那麼事物的性質關乎哪些方麵呢,具體根據事件的屬性而定,但我們大體知道一些類別:權力、戰爭、婚姻、財產、生死、善惡、正義等一些人類生活與精神的那些基本主題。而這些主題是隱含在場麵之中的。

其次,場麵複雜,需要我們捋順各種相互聯結的關係,這些關係結構有平行的橫向或縱向組合;也有等級的,社會等級以權力與金錢為利益關係。家族等級有文化習慣中宗法關係,當然也包括遺產、親情等相互對立的複雜關係。這些關係我們找出來也許不難,但處理這些關係中的微妙變化便不容易了。事件場麵變化除了各種相互製約的關係力量的對抗、平衡而外,重要的是人物心理的微妙變化,改變場麵的某種要素,使事件場麵的性質走向另外的方向。愛姑最初氣勢洶洶準備鬧個人仰馬翻,她對付小畜生沒問題,對付尉老爺也沒問題,甚至一些其他長衫人物都如此,但她無法對抗七老爺。七老爺居然在可以不說話,不下命令,也不氣勢洶洶地改變和左右整個場麵,他僅僅隻玩兒他的水銀浸,這一切都讓愛姑發現不妙,她的聲音、姿態、行為也悄悄在改變,最後她孤立無援,隻好敗下陣來。

再次,任何大事件都會千頭萬緒,我們一方麵可以抓主要矛盾,牽著核心的問題寫。《紅樓夢》主要牽著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寫。從而把其他事件連起來,核心的扭結一定要很好地與其他事件勾連。另一方麵我們可以避重就輕的方法,或者說陪襯法,例如殺人當然是法場最重要,但可以寫法場後的反應,華老栓的事件表明陪襯法的力量。《殺人者》在酒店兩個殺手等著殺安德森,三個店員都拖入危險的漩渦,可是安德森卻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什麼措施都不采取,連對這件事屬於個人本能反應都沒有了,這就非常值得深思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這是一些什麼樣的人物。人是順應這種環境,喬治與安德森都順應了這種環境,而尼克他準備離開這種環境,或者說對抗這種環境,生活本質上也許就是對某種生存方式選擇。

最後,事件場景由再現摹仿到創造性想象。一般說來小空間的事件易於控製,家庭就是那麼多東西,易於摹仿。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大事件摹仿是無法表述清楚的,這裏需要的是我們提煉的功夫,先說哪件,次說哪件,先寫某物,次寫某物,我們對事物的細部一定保持真實與細致,甚至可以印證,這是讀者本能對真實感的追求,是場麵最基礎的性質。然後在整體上的配置不妨發揮藝術想象,使事件更有藝術感染力。這裏似乎深含了這樣一條原理:事件是一定要發生的,但發生的方式是多樣的,有時甚至是不可預料的。這樣才能給藝術帶來多樣性。施蟄存《將軍的頭》寫的是唐代名將花驚定征伐吐蕃途中,一名士兵試圖強奸一名少女,被武士正法以後衛兵將頭拴在將軍指定的樹上。這時有兩個細節點,一個寫實,一個寫想象。將軍心裏微微震動了一下。寫實,是摹仿。然而將軍看到那個騎兵的首級正在發著嘲諷似的獰笑,這樣的笑,將軍從來沒有看見過,而且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是幻覺。殺了一個戰士,他的強奸並未成功。當然軍法是可以處決的。但少女剛好說太嚴酷了。最重要的是將軍見到少女的一刻也喜歡上她了。於是將軍心理更複雜了。這個場麵已經很有意思了(暗含著將軍是否也應該執法呢,因為將軍在次天早晨去見了那姑娘,同她討論,袒露他這個意思。),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花將軍和吐蕃將軍的對抗戰中他絕對可勝,但他這時候想起了少女,分神之際被吐蕃將軍砍了頭,瞬間他又砍下了吐蕃將軍的頭,這裏是有象征隱喻的。還運用了浪漫手法,無頭將軍被大宛馬帶回鎮邊小溪被少女看見,他愛少女,少女卻說,無頭將軍還不死嘛,這時將軍手中的吐蕃人的頭最後笑了。這個戰爭是摹仿,但兩個人頭卻是創造,這裏揭示的是個人的內心衝突,而且非常深刻。這裏探討的是將軍到底應該愛少女嗎,愛本身是沒有罪惡的,但將軍為愛的思考卻付了沉重的代價。

5.魔幻場麵。古往今來魔幻場麵可以說數不勝數。這在個人經驗中應該是一個沒有的東西。也就是說無法再現,無法摹仿。完全由作者創造,但是從曆史上魔幻創造的效果看,《西遊記》是創造成功的傳世之作。但也有寫得漏洞百出的,讀者會覺得滑稽,難以接受。這是為什麼?這表明魔幻場麵也不能亂寫。一方麵它要合乎藝術的真實,另一方麵要想象豐富。我以為裏麵有一個隱在的規則,人物與物體的功能作用可以被誇大,神奇化,但建立在中間的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卻是真實的。它應該是合乎人心,合乎人的心裏邏輯的,這種魔幻場麵才給人以真的感受與體驗。上文將軍的故事應該不可能發生,能發生的是什麼呢?一個美麗少女被士兵強奸有可能,將軍愛上少女也可能,更關鍵的將軍的內心衝突是非常真實的。它已深入到人性裏麵的奧秘。許多人都會麵對愛,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美國作家霍桑的神秘主義作品可謂經典,《教長的黑麵紗》就寫得很漂亮。我這裏說他的《年輕的布朗大爺》布朗(Goodman)日落時走出塞勒姆村跟妻子菲思告別(Faith含有信仰、仗義之意)妻子不讓他去。但揮著手,頭上飄著粉紅色絲帶和他告別,妻子說今晚非得陪我。而丈夫說,一年中所有的夜晚,(除今晚)都可以。他走上了一條沉寂的道路,那是一座幽暗的森林,布朗想每棵樹後都有個凶惡的印第安人。魔鬼本人就在我身旁該怎麼辦。這時約好的人說,你遲到了15分鍾,倆人趕路,那人約50歲和布朗很像,樸實沉穩,他們如同父子,他的手杖像一條大黑蛇。布朗說,我們姓布朗的我是頭一個走這條路,跑這麼遠。那人很了解布朗家族。和他父親一起燒過印第安小村。那人和各方麵的頭麵人物都很熟。布朗說我不願做什麼壞事,那會對不起教長,我要結束這件事。那人讓他和老女人一同走,她是克洛伊斯大娘,少年教過他教義。他們見麵,老女人以為他是老布朗。他們一道去參加餐儀式聚會,仍在森林行走,那根蛇頭拐杖具有神奇的魔力,扶著它可以具有無邊的法力。布朗才知道去一個罪惡目的地。他坐在路邊又想走了。他聽到兩個老人在談論,騎著馬,並沒有驚奇感,那麼多聖職人員與教徒會去哪兒呢。他祈禱蒼天,森林魔幻般變化,在各種雜亂的聲音中他聽到了自己鎮上的老老少少也來參加聖餐儀式。還有女人哭聲,那裏隱匿不現的人中有賢德者和戴罪者。布朗絕望痛苦地呼籲菲思,那悲傷、憤怒、驚恐的聲音響徹夜空。那團烏雲迅速遠去。撇下那片晴朗、寂靜的天空在布朗的頭頂。這時響起了一聲尖叫,立即被一種更響的唧唧喳喳的聲音湮沒,人聲低沉下去,變成了一陣遙遠的歡笑。但有許多東西從空中輕盈地飄落下來,纏繞在一棵樹的樹枝上。年輕人一把抓住了它,看到一條粉紅色的緞帶。小說在這兒是典型的魔幻場麵。布朗不知道妻子怎麼樣了,他在森林裏發瘋地狂奔。接下來有了布朗自身作為魔鬼的原形影子。與更多鄉民、教徒、神怪聚會的典型的魔幻場麵。然後寫了浩大的聖餐儀式聚會,是一個黑影的人形在主持,整個會被控製了。作者說,邪惡是人類的本性;邪惡必然是你們唯一的幸福,成了聚會的主題了。

下一個早晨布朗回到了塞勒姆村的街上。這裏的日常生活和從前一樣。他看到妻子高興地擁抱他,吻他。布朗不明白怎麼回事,也許做了一個夢,許多年以後布朗死了,老女人菲思帶著女兒去送葬,臨終他還充滿絕望悲觀的思想。

這部小說除了首尾而外,基本上全部是魔幻的表現手法,眾多魔幻的場麵讓我們迷離莫辨而又驚心動魄。這裏有哪些魔幻手法:(1)超時空的移動人物與環境。過去與現在的人物還有實體人物與影子人物同集於聖餐聚會。(2)神奇法力和不可思議的細節。跟著拐杖行走是蛇的魔力把你引入另外空間,在黑夜中妻子的粉紅緞帶居然在樹枝上。(3)各種複雜的神秘的聲音。有明確語言的,也有各種歎息的,友善與邪惡的聲音。(4)事物與人都是非邏輯的聯係,無端而至,又眼看著他們消逝,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左右著人事活動。(5)神秘怪異的氣氛。小說寫晚上的森林,本身便有一些恐怖與幽冥的感覺,加上作者製造種種神奇的現象,那種神魔氣氛是越來越濃。從藝術手法上霍桑無疑是一種創造。但這個故事有真實的基礎,那是十七世紀塞勒姆村與作者家族有關的女巫婆的故事,其中死者是真有其人。這篇小說的核心不在魔幻場麵,而是在那個神秘的同道聖餐的聚會。它的性質是邪惡者的聚會。從一開始布朗從意誌上是拒絕參加這個同道聖餐,但令他驚駭的是有那麼多村民,魔影甚至還有他尊敬的前輩,一個惡魔的同盟,為什麼都去,連他妻子也去了。黑影人宣布這次同道聖餐主旨是要明白:邪惡是人類本性。就布朗的形象而言他是抵製這種邪惡本性的同盟。但是他是絕望的悲劇性的。最重要的是整個環境太強大,邪惡構成了整體,人們離不開它了。居然把邪惡當作幸福,特別反諷的是第二天,所有人都參加了那麼盛大的邪惡主旨的集會,第二天大家毫無反應地、心安理得地生活,真是讓人太奇怪了。這不僅是證明了人們對一種邪惡的心安理得、熟視無睹,另一種解釋是邪惡與善良是人類的一種心理隱秘,人們都不願去觸碰它。霍桑的這兩篇經典之作是值得我們做小說的人仔細玩味的,特別是如何提煉故事的內核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