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故事寫作的可能性(2 / 3)

其三,我們來談談故事內核。在我看來故事的內核,便是故事的生命與靈魂。所有偉大的小說都會有一個故事的內核,最精彩的靈魂,它讓你心裏震動,長時間回味思考。茨威格的小說《看不見的珍藏》寫我遇到柏林有名的古玩商,他說了從事古玩37年最奇特的際遇,下麵是他的自述。一戰以後幣值下落出現了古董收藏熱,我的店裏被賣空了。急切之中在書信、賬冊中找到了一位老主顧,很老了,已斷了聯係,信函上還有退休中尉,林務官兼經濟顧問,估計現在80多歲了,他半個世紀在我店零星購買的各種珍品今天已極為可觀了,這樣的人在別處一定也買了不少。1914年後他收藏的這些珍品我沒發現,可見東西還在他家,也有兩代人了。我第三天坐火車去了,薩克遜行省一個邊遠小城。還好我在街旁簡陋樓房的三層找到了他的住所,我摁門鈴是一位白發老太驚訝的接待我,屋裏一位男人高聲說歡迎大古董商富克尼先生。我進去看到破舊簡單的家庭,老人已經失明了。他很熱情,以為是推銷古董。他這個老兵是靠養老金生活。我說,我是來看一個大收藏家的。老人高興說,我收藏了50多年還真有些寶貝。他讓路易絲拿鑰匙。但老太太很著急地轉頭對丈夫說,赫爾瓦特,客人剛來去招待客人再說。然後讓我女兒阿納瑪麗給你介紹收藏,她很懂藝術品,她央求的手勢使我決定下午三點後再來。我回到廣場旅館吃完飯一小時後,一位衣著樸實的老姑娘來找我,她很不好意思,我媽說讓我找您,請您幫忙,先通通氣,我父親還收藏了27本藝術品,可藏畫不全,已所剩無幾了。我們很艱苦。大戰開始,父親視力不好,76歲還要參加去對法作戰,戰事不順他每天跟自己慪氣終至眼睛失明。他每天唯一樂趣便是看他的古畫。翻了幾十年那些畫的順序都背熟了,摸摸畫邊聽關於拍賣古董的消息。古畫價錢很高,但物價飛漲使我們坐吃山空,妹夫陣亡,妹妹有四個小孩,我們開始變賣首飾但日子過得困難,母親開始賣第一幅畫倫勃朗的蝕刻畫,有幾千馬克,後來就偷偷地賣父親的畫過日子。每拿走一件,就用仿製品,厚紙頁塞上,手摸的感覺還是原樣。這幾年他第一次遇到你是知音,願拿出來給你看,我求求您,別說破了,打破他最後的幻想。多年來每天下午三點他都把畫拿出來用手摸摸跟畫絮叨說說。姑娘說得動人流淚,我知道世道糟透了通貨膨脹讓許多人傾家蕩產,於是我答應扮演這個騙局。

下午看畫,老太、女兒、我一起演戲,老人說第一本全是丟勒大師的作品,你瞧這是《駿馬圖》,他詳盡地介紹充滿激動,你看還有許多收藏大師的名章。我戰栗了,老人讚美的不過是一張白紙。接下來還有《憂愁》、《基督受難圖》,他一一給我介紹了二三百張白紙或仿品。這是看不見的珍藏,對盲人受騙來說,卻是完整無缺的存在,從他激動的感覺和精確解說,讓我也相信他依然存在,他在《安提娥普》一幅複製品上,他敏感的手指似乎識破了紙麵沒有那些熟悉的凸凹,我趕快憑記憶說出這幅畫的精美特征,我越讚美他越高興,他撫摸的寵兒都是空白,這場麵可真是驚心動魄,老人講了幾百幅畫的尋畫覓寶軼事,他的妻女在場擔心害怕,其圖景類如《基督受難圖》。我告別,他極力挽留仿佛年輕了三十歲。他說您的來訪是我永生的幸福,最後我答應你,我死後,這些畫讓您來拍賣。我答應了。答應了一件我永遠無法辦到的事,我出門,母女倆送我,不說話,但淚流滿臉,我羞愧,我看到天使降在窮苦人家,我看到了一個盲人一小時內重現光明,而我用的辦法就是欺騙。我是卑鄙的商人原意也是來盜寶的,我得到的遠遠超過了這一些(我也有新的珍藏)。我在街上,老人一家在窗口目送,老人說一路平安。我的欺騙使生活美好了。脫離了現實的嚴峻,這證實歌德說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這個故事有一個核:每個人內心都有最美好的,外表很普通,但都深深的珍藏。老太和女兒對親人的愛,對一種癖好的理解,一切隻為丈夫或父親的幸福,老兵赫爾瓦特內心的崇高是藝術至上的唯美情結,失明也不改悔。富克尼本是個盜寶者。他一次曆險找到的是一種偉大高貴的東西,所有這些最美好的品行是看不見的,由繪畫的形而下一躍而至形而上,真正的看不見的珍藏是人的美好靈魂。這個珍藏之所以震動人心,他是建立在一種巨大的反差上。包括每個人的行為方式都是匪夷所思,但又極合情理。這是這個故事最好的內核。為什麼?因為每個故事都可以是多麵表達,藏畫故事可以寫主角與反角之間衝突,表現人類極力維護藝術珍品。也可以同是收藏者,都是品格高尚的人,兩人都彼此推讓,讓對方珍藏。也可以在買賣關係上,先賣出一批贗品,經過內心衝突,偷回贗品,而把真品送給老人。有各種絕妙的構思,但這個內核提煉是唯一的,這啟示我們故事內核要反複提煉找到最佳的亮點。

從小說創作來看故事內核,有可能憑藝術敏感第一次便抓到內核實質,但更多的卻是無數反複後才找到這種內核,靈魂性的東西,我們一次找到的可能是生活中一件事的觸動,一次行動中的體驗,一次人與事接觸中的意象,一次朦朧中的幻想,或者讀書之後的某一次啟發,總之它會是一次深刻而綿長的印跡,是聲音的,情緒的,但最多的是一幅畫麵,這種一次,它會多次重複出現在你的回憶與幻想之中,如果再一次的偶然生活與體驗的碰撞,構思出現飛躍,便有可能凝固成一個故事內核。對這種內核的尋找我們不要操之過急,或苦思冥想,聽憑自然,有時在極放鬆狀態裏靈感閃現,突然成功。

第一種,從生活中真實影像或事件集合而構成故事核心。這是生活故事決定創造故事。內核便是他的人生反思。這種小說幾乎不需要舉例,凡作家作品幾乎沒有例外地帶有強烈的自傳性,他的生活經曆感受自然在故事中凸現。

第二種,是各種意象的集合,各種事件反複疊影,但必須構成故事的某種中心意象,成為某種含意的象征。安·波特的《中午酒》保留了三歲以前的記憶,事件是真實發生過,後來生活中父親用刀撬核桃,鄉村生活中用的各種刀,於是成了中心意象,成為小說中的殺人事件。《八月之光》寫的是克利斯瑪斯和米安娜兩個人物及家庭命運展開。但小說的中心意象是福克納11歲生日後,在奧克斯福發生了一件殘忍的私刑,黑人帕頓被割掉耳朵,挖出睾丸,吊在汽車上遊街,最殘忍的是讓人裸體吊在樹上。因此這個長篇小說故事內核是種族與人性問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