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個世界是不可能讓故事消亡的,這是因為對故事的喜好是人類的基本欲望之一。這也決定未來寫作故事仍然存在。那麼我們仍可理直氣壯地寫故事,當然,要寫最好的故事。使故事成為我們真正認知事物的一種模式。但我們仍要從本質上明白故事是怎麼一回事,從本體論上說,故事從來就沒存在過。無論曆史還是現實,無論過去口述或者書籍如何把故事說得活靈活現,故事還是沒有的,如同時間一樣,故事與時間本質上就沒存在過,隻能是人類的一種虛擬,一種設計。因而可以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故事。人在日常生活中運行,自下而上秩序是以秒計算的,即便是車軋死了一個人,或揮刀殺死一個人是在分秒之鍾之內便完成了的事,任何事都是以點而存在,我們說殺死一個人,話語表達僅在秒之內。例如說秦始皇修長城,僅一句話,曆史是多少年,多少人多少事。有無數複雜的關係網結。我們如果把它編輯成故事,對發生的生活現實來說類如一次玩笑,等於說有多少風流曆史人物,僅在你彈指一揮間。所謂真實發生過的,僅可以用現代技術錄像機記錄下來,而且是聲話同步,僅限於視覺。我們以口說或文字,是一種更改,本質上是一種更改,一種謊言,特別是故事它是一個濃縮的晶體,應該說,它和生活,和真實沒關係。
故事是假的,但我們難度在於要把它編得跟真的一樣。使經驗、知識、感覺都是要貼合讀者,嗯,這個故事過去發生,有可能再發生一次。或者讓人喜歡故事裏帶來的娛樂,帶來的思考。故事給生活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對於故事的寫作,我以為還是把傳統和現代小說分開談比較方便一些。提到傳統小說,凡有閱讀經驗的人都很清楚,它的要素是:1、故事是完整而統一的,故事的基本要素都到位,開頭結尾,展開高潮,情節發展合乎發現與反轉的規律,在故事中能看到人物的性格。2、故事有長度,是推導性的發展,合邏輯的組織,按時間發展順序安排事件。故事盡量做到複雜化。3、故事要有戲劇性,采用事物中的巧合與衝突,在故事進程中保持一種緊張的矛盾衝突特別布置出對結局的期待。所謂入乎情理,超乎想象,一定要有驚奇的效果。4、故事中有角色,但少人物,是故事控製人與事發展,所以許多結構術語很重要,例如,過渡、交代、懸念、線索,一般時空是封閉的構成整體,故事整體是象征的,寓言的,服務一個大主題。
因此傳統小說的故事一定要預先構築,否則它就達不到上述要求,更不會有戲劇性效果。所以,傳統作家寫故事都會有完全的構思,包括有詳細的寫作提綱,短篇小說講究出奇製勝。如同命題作文,按規定完成,一部小說,作家用構想的和完成的小說是一致的,不會有什麼偏差,當然作品中間也會有小的局部改變。這種寫作如何評價呢?首先他是一種理性寫作,有意圖的寫作,凡此的故事一定是有意義的,精致好看的,因為故事是經過精心編撰了的。這類作家把故事寫好後還可以精心修改,以期待得到最好的效果,這類作家有霍桑、歐·亨利、愛倫·坡、莫泊桑、海明威、福克納、博爾赫斯、安德森、奧康納、吉卜林等,他們的寫作會把小說中他們認為雜質的東西剔除得幹幹淨淨,而且寫作也是殫精竭慮的。愛倫·坡在《寫作的哲學》中說,在動筆之前,對每一個真正的情節從開始到結局要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必須進行苦心經營,隻有經常心懷故事的結局,使事件的發展,尤其是使一切故事的格調都指向作者意圖的方向,我們才能賦予情節不可或缺的連貫性或因果氛圍。這可以說是故事寫作最有代表性的意見。美國理論家利昂·塞米利安把故事寫作中的情節結構歸納為七種方法。
1、中心人物。或以一個單元出現的其命運相互關聯的兩個主角。
2、中心人物的目的或動機。單一的目的或結合為統一的目的。主要情感趨勢。
3、開始的重要事件,同時也是中間部分或稱複雜局麵的開端。過程的中部。單刀直入地從情節中間開始。
4、目的被阻。人物不能得到他所追求的東西。障礙,外部的,或內部的,製造或深化了衝突。人物的命運一落千丈,故事發展脈絡出現下向曲線。
5、初步障礙被克服。意誌堅強的人物表現出主動而不是被動,向著他的目標奮進。故事發展脈絡上升。
6、新的複雜局麵。衝突部分地出現內向趨勢,人物產生自我矛盾。境況較前更壞,故事發展脈絡再次出現下向曲線,降落到最低點。如果情勢變化每況愈下,故事就可能以災難告終,導致悲劇結局。人物一敗塗地,或者死亡。如果情勢從壞轉好——
7、在最後出現的暫時性災難之後,將出現一個轉折點,故事發展脈絡再次上升,人物命運突變,直至結局。
我以為方法是多樣的但不能一概模式化,例如愛倫·坡喜歡用倒敘的方法,把故事的開端置於結尾,然後反推去找到原因,目的在於製造戲劇性。正因為愛倫·坡經常使用這種方法,他的小說模式化,有很多重複的。傳統故事的優勢也正好帶來了它的缺陷,現代小說的產生,最先是在故事性開始革命,產生了新故事表達法。我們不能說傳統小說的故事表述不好,因為他被許多偉大傑出的小說家證實,我們依然可以那樣寫,但難度更大。當然我們可以試行新的小說故事表述的可能性。
新的小說故事表述並不是它一定要厭惡情節,這是因為情節是鏈條式的,它無法使豐富多彩的生活和複雜的思想融入到單一行為的情節去表達。現代社會科技,時空,交通,人際網絡,各種新的學科都在改變我們曆史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坐馬車和坐在飛機的感覺和體驗是不一樣的。傳統小說的故事情節模式已不再適應於現代生活的要求。
另一個原因是故事與生活的要求有著本質的不一樣。生活完全是一種現在進行時,每分每秒都是單調平庸的,在瞬間的事物與人不可能有什麼意義,意義是人與物在時間的連續中差異地看出來的。平時單調的生活隻有真實與單一,每一場景都是偶然的複製,沒有意義。而情節最基本要求是因果邏輯,追求含義與動力,可見情節是一個目的的結果,是講意義的,可以不講真,生活的此時此刻隻講其真,而不問意義。這種本質的矛盾性決定現代小說必須尋求故事情節的突破。
現代小說是生活偶然性的表達。這裏便含有反情節性了。這個觀點是從巴爾紮克開始起便是如此。也作為現代小說家的一個信條,隻有偶然性才揭示生活中無數奧秘與神奇,才讓我找到了生活之異者。強調偶然就必須對因果邏輯進行破壞與拆解,於是故事自然遭到了破壞。一個很有意思的生活哲學現象,日常生活肯定是沒有邏輯的,它隻是一種類,一種慣性,一種重複,但人們精神裏的信念總要尋找一種邏輯,即因果關係,最大的體係便是宗教,它們是要追因索果的。休謨便從本質上懷疑事物真否有因果存在。今天看來時間與因果都是人類想象化的虛擬。其實它並不真存在。
居於上述幾種原因,一個革命性的原因產生了,現代小說開始解構故事,即對過去故事的懷疑,用新方式重新講述一次。粉碎故事,把過去嚴格故事的元素全都打碎,並不重組,隻用故事碎片,建構故事的多種可能性。也就是說或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期間組合隻服從偶然性。這三種方式,第一種,解構故事,又稱戲擬,重說經典故事如白雪公主,羅密歐與朱麗葉,代表性作品《白雪公主》,巴塞爾姆的後現代經典代表作。第二種,粉碎故事,故事隻有基本元素而無連貫和整體。甚至使故事混亂起來,代表性作品有羅伯特·庫弗的《臨時保姆》。第三種,一個故事多種講述方式,結局也是多種可能性的,表明曆史與生活本身便是存疑的。代表性的作品有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這裏說的是三種不同對待故事的方法,要說明的現代小說對故事態度極其複雜,方法不限於三種,可能是無數種,就是擇其一種方法,也並不單純使用,而各種方法都綜合進去,很難找到一種單一的故事陳述方法,這也是我很長時間以來提出的一個文學性質的變化,由反映論、表現論發展到建構論。這種建構不單表現在故事上,人物、體裁、結構一種藝術全方位的建構,這與今天的社會也是同質的。在高科技發展的全球化時代,生活中的每一個元素都不能是單純的而是各方麵元素的高度綜合。這種新的綜合便是建構。上麵說的是由古典到現代的故事變遷。
其二,我說的是故事寫作時的具體方向。在傳統寫作中故事方向是可測的,確定的,基本不容改變的。包括故事的具體進程都是預先設計好了的。我說的寫作方向似乎並不完全如此,也有極先鋒的小說家采用了預先設計好的程序寫作,納博科夫在接受《威斯康辛研究》雜誌訪談(1967年)時說,我一般寫作按章節順序走,的確在整部小說在寫之前似乎有了理想的輪廓。他說很依賴頭腦裏的構思。他甚至把寫作變成了一種文字填充遊戲,平時利用資料卡方式這兒寫一塊,那兒寫一塊,最後是拚圖式的。區別一下,小說故事方向是預定好的,還是即興寫作中隨感式發生,這是兩種思維路數,無所謂好壞優劣,視乎於個人思維特點和寫作習慣,我這裏要說的方向,指一個小說,一個故事在具體進程中它的走向軌跡,這種軌跡,無論預先設計,還是即興式,均是多種可能性的。第二個區別是作家決定故事走向,還是故事本身決定它的走向。這很重要,我主張最好不要把故事作為寫作者的玩偶,全是一種理性的編造,這個編造痕跡太深,失去自然,有一個大至設計方向,具體寫作時充分調動藝術想象,故事也會有自己行進的要求,在情緒和興致推動下,故事寫作完全會和預想的不一樣。也許這種仍是一種理性寫作,我最喜歡的不是嚴格構思,僅僅隻有一個朦朧的想法,甚至寫完一段一節以後不知道下一步寫什麼東西,這時充分讓無意識狀態活躍,你會感到你寫的那個故事伸出一支神秘的手,拉著你向前走,故事,或人體自身他會行走,呼吸,按自己的興趣向前推進,你以前可能是一個模糊預想,但寫作時全然不管用,故事走到哪兒你並不知道,隻有它到了終點了,嗯,結尾便在這兒,這時多寫一點少寫一點都不行。這表明故事走向或人物命運不是可以隨意改變和安排的。我寫《博物館》時寫了開頭一節,後麵不知道怎麼辦,感覺到女人該出場了,便把戰爭進程縮短,有些細節我不知道怎麼出的,特別張目一詞順手寫出,我也不知作何用,開始對木子風尋找秘密,複仇挺有信心,寫作過半,我絕望了。主人公絕對是找不到他要的東西了。寫完了小說,標題還沒有,中央電視台的導演趙傑正好打電話來,我答應給他小說看。他的車在路上走我腦子一片空白,車到路上拐彎,到樓底,我依然沒標題,完了,小說無題,聽到嗵嗵的腳步,敲門一瞬間,標題有了,就叫《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沒有古董,但卻存放著人類一些至關重要的詞彙如革命、複仇、愛、自我、記憶、敵人、欲望、家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