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農作物的引進筆者又想到,中國本身沒有多少銀礦,銀子主要靠外貿獲取,因此長期以來銀子在我國都是價值極高的貨幣。而武俠小說中卻經常讓俠客們揮“銀”如土。古龍在《碧玉刀》中寫段玉和顧道人他們賭錢,一個籌碼就整整一千兩,一場輸贏就有八萬兩,實在匪夷所思。要知道唐宋時期,一兩銀子能兌換一千到兩千錢。晁蓋他們劫的十萬貫生辰綱,也就值四五萬兩,那可已經是驚天大案了。到了明清,由於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的銀子儲量大大增加,但康熙時國庫存銀也不到一千萬兩。《紅樓夢》裏賈寶玉這些豪門公子一月的零花錢不過才二兩銀子。劉姥姥一進賈府得了二十兩銀子,就夠她們個中等人家足足吃上一年的,所以是千恩萬謝。封建社會最富足的乾隆時期,一兩銀子也值現在的二百多元人民幣。所以《大人物》裏的大俠秦歌為五萬兩銀子而替賭場做保鏢,應當是“情有可原”的。
咱們再來說說日常生活,那需要注意的常識問題就更多了。就說俠客們離不開的“酒”。元朝以前的中國隻有釀造而成的米酒,所以武鬆才連喝十八碗後還能打虎。而明清時期高度數的蒸餾白酒代替了米酒,俠客們就不大可能那樣大碗喝酒,否則早就酒精中毒了。再如喝茶,唐朝人是烹茶,宋朝人是點茶,沏茶是明太祖朱元璋興起的規矩,而專供沏茶的茶具紫砂壺也是明朝才出現的。又如飲食,我們今人熟悉的許多菜肴都是清朝出現的,像佛跳牆、宮保雞丁等,曆史都不過一二百年,絕不能端上宋明時代的餐桌。還有像家具,宋之前的中國是沒有交椅的,故唐朝就不能請大俠坐頭把交椅,尤其不能坐紫檀椅子,因為紫檀、花梨這樣的貴重木材是明朝時才從東南亞進口到我國的,而像多寶格這樣的家具則是清朝才出現。
詞語使用這方麵也要很仔細,千萬別讓古人滿口現代詞彙。如今許多武俠小說中,什麼“幽默”、“邏輯”、“原則”、“抽象”等近代以後才出現的外來詞滿天飛。近兩年的古裝武俠大片中,更是將“一夜情”、“以誠信為本”等當代詞語都用上了,就像米飯裏的沙子、水果裏的蟲子,一旦嚼到真令人很不舒服。
即便是成語、俗語也不可濫用。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成語“胸有成竹”是出自蘇軾誇讚北宋畫家文同的文章;“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源於明代開國名臣劉基的《賣柑者言》;俗語中的“露馬腳”一詞來自朱元璋原配夫人馬皇後的那雙大腳在坐轎遊覽南京時不慎曝光的典故;而“敲竹杠”出現得更晚,那是在林則徐到廣州禁鴉片期間,各地嚴查煙販,一名水運客商將煙土藏於竹杠之中想蒙混過關,結果過碼頭時,關卡上的一個吸旱煙的師爺用煙杆隨意敲了幾下他船上的竹杠,客商以為被看出破綻,慌忙掏出銀子,悄悄塞給師爺,請求高抬貴手,不要再“敲竹杠”了。我們了解了這些詞語的由來,也就不要再讓俠客們“超前”使用了。
除了上述幾方麵問題,還有像宗教、禮法、民風、服飾、醫藥及少數民族習俗等知識,武俠作家都應該具備。梁羽生說過一句最實在的話:“寫好武俠小說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