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關於武俠小說結局的處理(1 / 2)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對武俠小說而言,處理起來倒是比較容易。因為武俠的開端沒有太多束縛,作者能夠自由隨意地進行設計。若想曆史味濃些,可以寫什麼外族入侵、國內戰亂、宮廷政變,或是讓幾位曆史名人出場來指點江山;若想江湖味濃些,那可寫的就更多了,如武林聖地遭劫、幫派掌門遇害、蓋世高人決鬥、正邪門派廝殺,或是仇家滅門、匪盜洗掠、寶物失竊、秘籍現世等,不一而足。無論是驚險刺激還是懸念叢生,抑或奇峰突兀、耐人尋味等,隻要能引發讀者閱讀興趣,都算是不錯的“開頭”。

與開端相比,供武俠作家們選擇的“結局”就少得可憐。從書中核心人物的最終命運來歸納,無非“功成名就”、“慷慨而死”和“退隱山野”三種。

“功成名就”式結局很像歐洲的騎士小說,不外乎俠客曆盡種種奇遇與磨難,戰勝了強大的敵手,贏得了無上的榮譽和美女的芳心。

這類結局也就是俗稱的“大團圓”式結局。其主要源頭應是清代的公案俠義小說和兒女俠情小說。《三俠五義》裏的展昭、《彭公案》裏的黃三太、《施公案》裏的黃天霸等協助清官辦案,竭盡全力報效朝廷,平滅無數叛逆賊寇後,個個是加官進祿、光耀門楣。俠情小說的結局則更是俗氣得露骨,像《兒女英雄傳》中的俠女十三妹何玉鳳甘心嫁與世家子弟安驥做妾,隨著丈夫金榜題名、官場得意而盡享了人間富貴;《綠牡丹》中將門虎子駱宏勳與江湖女傑花碧蓮集結武林義士,輔佐宰相狄仁傑,逼武則天退位,迎廬陵王登基,由此蒙受恩賞,二人成親後又喜得貴子。

在新派武俠中,俠客充當鷹犬的情形已極為罕見了,“功成”的形式換成了鋤奸雪恨、揚威江湖。司馬翎的《劍海鷹揚》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小說最終是魔王嚴無畏伏誅,主人公羅廷玉血仇得報,名震武林,還一並迎娶了秦霜波、端木芙、佳麗蒙娜三位新娘。此外像金庸的《鴛鴦刀》、古龍的《絕代雙驕》、慕容美的《風雲榜》、黃易的《大唐雙龍傳》等,都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古龍在他的散文集《誰來跟我幹杯》中就說:“我總認為人世間悲慘不幸的事已夠多,我們為什麼不能讓讀者笑一笑?所以我寫的故事,大多數都有很圓滿的結局。”他的《歡樂英雄》末尾明確寫道:“誰說英雄寂寞?我們的英雄就是歡樂的。”

誠然,對隻想消遣解悶的讀者來講,還是很樂於看到這樣的結尾,但喜劇總是不及悲劇更具心靈的衝擊力,故而許多作家寧可選擇讓俠客“慷慨而死”。

在古典武俠中,以《水滸傳》最具悲劇性,招安後的梁山好漢在奸臣的謀算下,結果死的死、散的散,淒慘至極,實令讀者垂淚歎惋。而《三俠五義》中的白玉堂命喪衝霄樓,也叫人唏噓不已。但他們的不幸主要是因其委身官府替皇帝賣命,算不上死得其所。

現代武俠中的俠客多是為情為義而死,譬如王度廬《鶴驚昆侖》的鮑阿鸞、梁羽生《七劍下天山》的楊雲聰、臥龍生《玉釵盟》的徐元平、上官鼎《沉沙穀》的陸介、蕭逸《甘十九妹》的尹劍平和甘十九妹等,都更為感人肺腑、動人魂魄。

金庸較少寫悲情結尾,《天龍八部》裏的蕭峰引刀自戕,甚是悲壯,卻有段譽、虛竹的歸宿美滿相調和。他唯一的純悲劇是《白馬嘯西風》,書中女主角李文秀雖未殞命,但身邊關懷照料她的兩位親人都已死去,她愛的蘇普也愛上了別人,自己隻得無奈地踏上返回中原之路。結尾處那段文字:“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其濃濃的傷感久久縈繞在讀者心頭,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