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插科打諢博一笑——武俠小說中的喜劇元素(2 / 2)

魯迅先生認為:“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以此來衡量,梁羽生《白發魔女傳》中的“陸上仙”胡邁和“神手”孟飛可謂是標準的喜劇人物。這倆家夥本是一對庸才,卻自不量力地在少林寺前叫囂,真是荒唐可笑至極。

與胡、孟二人相類似的還有金庸《鴛鴦刀》裏的“太嶽四俠”。這四人武功低微,卻以大俠自居,老大叫“煙霞神龍”逍遙子,老二叫“雙掌開彈”常長風,老三叫“流星趕月”花劍影,老四的綽號最熱鬧,叫“八步趕蟾、賽專諸、踏雪無痕、獨腳水上飛、雙刺蓋七省”蓋一鳴,光聽諢名便知這是目光何等短淺的四隻井底之蛙了。其可笑程度較胡、孟二人則更上一層樓。

當然這些人物隻是愚蠢無知,並非奸惡之徒,若要尋一個反派的喜劇典型,則非《倚天屠龍記》裏的朱長齡莫屬。他是“書生”朱子柳的後代,“南帝”一燈大師的徒孫,為人卻貪婪無恥、卑鄙詭詐,為謀取屠龍刀,費盡心機,喪盡天良,但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僅白白把自家莊院燒成廢墟,本人也落下了萬丈懸崖,最終在一個狹窄的山洞中活活困死。看他自作自受、惡有惡報,除了感覺好笑與快慰,也不禁慨歎貪欲對人性的腐蝕與異化。

實際上,少不得爭鬥打殺的武俠小說由其矛盾衝突的性質決定,應以正劇或悲劇為主,不大適宜用喜劇形式表現。從平江不肖生、白羽、王度廬到梁羽生、司馬翎、臥龍生,他們的代表作沒有一部是喜劇。而大凡喜劇武俠也都極易淪入“大團圓”的俗套。

金庸初次嚐試的純粹的喜劇武俠《鴛鴦刀》便是一部失敗之作。第二部《俠客行》反響稍強一些,但仍為其小說中的下品。唯一大獲好評的《鹿鼎記》則是以戲謔反諷武俠的形式出現的,書中的武俠味道已衝淡殆盡了。

在喜劇武俠方麵做得比較成功的是古龍,他的《絕代雙驕》、《歡樂英雄》都算得上正宗喜劇,且能在武俠史上享有美譽。而《絕代雙驕》中古靈精怪的江小魚,雖有點模仿金庸筆下的楊過,然其喜劇性格能貫穿始終,不像楊過那般“改邪歸正”了,堪為經典的喜劇形象。

客觀地講,喜劇並非武俠小說的主流,但喜劇元素卻是武俠中難以或缺的,它能給血腥殘酷的江湖世界吹來一股清新之風。身為新時代的武俠作家,大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更為輕鬆活潑,這自然就要多添加些笑料。但一定要注意搞笑的品位,切莫用庸俗無聊的內容來換取廉價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