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亞那有著極為豐富的水力資源。境內河流密布,主要有埃塞奎博河、德默拉拉河、伯比斯河等。瀑布也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圭亞那中部波塔羅河上的凱厄圖爾瀑布(Kaieteur Falls),它的寬度雖比不上加拿大的尼亞加拉馬蹄形瀑布,但其落差(約226米)卻是後者的四倍多。河流、溪澗、瀑布之多,給這個國家帶來的國名為“圭亞那”,在印第安語中,“圭亞那”就是“多水之鄉”的意思。
這個加勒比的“多水之鄉”,不但河多,而且森林資源也非常豐富,森林覆蓋率約占全國土地的85%,為世界森林麵積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它的中部,熱帶雨林尤為茂密。森林多,木材工業就有巨大潛力。我們發現,老百姓的住房一般都是木製的。據幾年前的估計,圭亞那木材蘊藏量不下20億立方米,品種足有1000多種。其中,綠心木和紫心木非常出名。綠心木是一種珍貴的樟桂科常青樹,三四十米高,木材沉甸甸,質地異常堅硬細密,用一般工具都很難加工。它經久耐腐,不怕蟲咬、水泡,適合水下工程,是建造碼頭、橋梁和造船的上乘材料。據陪同人員向我們介紹,圭亞那的曆史性建築,不少都是選用綠心木作為建材的,如19世紀落成的聖喬治聖公會教堂,幾乎全部都是用綠心木建造的。
由於自然資源充足,圭亞那盛產蔗糖、稻米和熱帶作物。蔗糖的總產量雖比不上加勒比的“世界糖罐”古巴,但按人均計算,還是很高的,如2006年,平均每人年產0.36噸。稻米也是這樣,同年,平均每人年產0.52噸。
圭亞那的礦藏也較豐富,有鋁礬土、黃金和鑽石等。特別是鋁礬土的蘊藏量較高,開采量位居世界前列。那年,在圭亞那“獨立日”(5月26日)前夕,我藝術團在盛產鋁礬土的林登,向鋁礬土礦工和他們的家屬共5000多人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說到這兒,想起圭亞那的國徽,其圖案內涵非常豐富。這裏,暫不談它的頂部和底部,隻說說它中間的盾徽,盾徽的兩側各站立著一隻美洲豹(即圭亞那“國獸”),互相對視,左側的“國獸”握著一把鐵鎬,右側的“國獸”抓著一根甘蔗和稻穗,生動而形象地體現了圭亞那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礦業和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