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紀念聞一多先生(1 / 1)

今天是聞一多先生在昆明從事於喚起人民向國民黨反動派政府抗議,因而被國民黨反動派所謀害的三周年紀念祭日。聞先生為了人民,貢獻了他的寶貴的生命,他是屬於人民的,永久的屬於人民的。今天是北平解放後,清華成為人民的大學的第一個紀念祭日,比前兩年的紀念哀悼會更有深刻的意義。我們這些迎接光明的人,想到為革命而犧牲的偉大的導師,應該如何的追念,尤其是清華大學的師生,不少是聞先生的朋友,不少是聞先生的學生,更該是親切的深刻的哀悼。

聞先生生於一八九九年,被刺於一九四六年。在他短短的四十八年中,其中有九年在清華讀書(一九一三—一九二二),有十四年在清華大學任教授(一九三二—一九四六),差不多一半的年歲在我們的大學裏生活。他擔任過靠近他的家鄉的武漢大學以及山東青島大學的教授,但是時間很短。最長的時間是在母校服務。他是詩人、藝術家、文學批評者、文學史家,又是一位沉著的埋頭伏案考訂整理古代典籍的學者。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中最博學的、中西貫通的、同時又是思想前進的教授和導師。他同朱自清先生合作,支持了清華中國文學係。不幸在兩三年間,聞先生被刺了,朱先生接著又病死了。這種嚴重的不可彌補的損失,清華中文係尤其深刻的感覺著。

在聞先生被迫結束他的生命時,還在他的精力充沛的時候。他是激於義憤,覺得責無旁貸地喊出了“我們要革命”的聲音。假如政治上了軌道,他對人說,他願意貢獻他的一生在學術界、於文藝界。他的用功的程度,一般人所不能想像,他在書屋裏,每天有十小時以上的工作。他的著作由清華中文係同人集體整理而由朱自清、吳晗、郭沫若、葉聖陶四位先生編輯,在開明書店出版。煌煌四巨冊,共分八集,包括學術論著及講演等,約計有一百萬字。這不過是他已發表的,他生前已完稿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至今還沒有付印。得到聞氏家屬的許可,聞先生的手稿,借存在清華中國文學係裏。我們編好號碼及目錄。在北平解放戰爭,清華園緊張的幾晚,中文係同人集中在圖書館樓下,對於聞、朱兩位先生的遺稿很謹慎地保護著。

聞先生的遺稿有二五五冊,共分十二類。學術性的研究著作最多。一、神話類,是整理古代神話同古史的稿件,二、周易類,三、詩經類,四、莊子類,五、楚辭類,六、樂府類,七、唐詩類,八、文字學類,九、文學史類,十、雜文類,十一、新詩類,十二、雜類。他在我們的學校裏擔任過古代神話、周易、詩經等等的功課,每門功課有講義、有著作。有的已經完稿,有的但有草創或零碎片段。聞先生的精力過人,終年在寫作中,但是學術方麵的著作所以不能更集中更完整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大學教授至今還被要求著每年同時開幾門功課的緣故。

這些學術性論著,要專門有一兩人去整理編輯的話,也需要二三年才能搞得較完整。不幸中文係同人各有教書工作,隻能抽空去做,又不幸朱先生病故了,主持乏人,而同人又要編朱先生全集。其中楚辭一二篇已先整理出來付《清華學報》。這些論著是在開明書店出版的全集以外的。

郭沫若先生在全集序上說,“他對於《周易》,《詩經》,《莊子》,《楚辭》這四種古籍,實實在在下了驚人的很大的功夫。就他所已成就的而言,我自己是這樣感覺著,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賅博,立說的新穎而翔實,不僅是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後無來者的。”

聞先生是一位繼往開來的學者。他承繼了清代樸學家的傳統,他對於文字學、音韻學、古史都有獨到的研究,因而他研究古代典籍、文化遺產,是十分內行,並且他參考了現代考古學、文化人類學、性心理學、詩學、文學史學,對於整理先秦一段文化史、文學史,是一位全才。以往沒有這樣一個人,以後恐怕也不易得到繼承得理想的人。此外,他對於唐詩、唐代詩人的研究,也有極大的計劃,可惜他中途夭折,沒有完成他的學術方麵的宏願。

他在早年已經對於文字學、古代典籍、唐詩有興味。在大學及美國留學時,從事文藝創作。他有愛國的熱忱,所以讀了外國文學,回頭來整理和發揚中國自己的東西。但是由於他的天賦的藝術愛好,詩人的創造力,他不是死考據、死訓詁,而有獨特的創見,大膽的學說。在西南聯大時,獨立創立一派——新經學派。起初為正統派人所非議,後來為學者們所承認,尤其為現代青年人所接受。在現在這時代國內很少他這樣的人才。他自己認為著作有三項課題:(一)說明背景,(二)詮釋詞義,(三)校正文字。他想完成的最大的項目就是文化史、文學史專著,可惜他未能完成,而許多可貴的意見隨著他的生命被摧殘而葬送了。假定他不被暗殺,在國民黨統治下,一則他不忍隻安心於研究學術,二則受生活壓迫,也難以完成。這是時代所造成的悲劇,同時也是不可避免的。以後中文係同人的任務,就是肩負起先烈所交給我們的責任,完成他的遺願。

(寫於一九四九年七月,據手稿整理並加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