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論大學文學院的文學係(3 / 3)

該係學生的可能出路是:(一)寫作家,(二)編譯人員,(三)新聞記者,(四)文學教員,(五)新式秘書,皆切合於社會應用,道路不太狹窄。有誌於高深研究者入研究所。這一係可能很繁榮,合乎愛好文學的青年們的理想,對於新文化有推進的能力。教授的人才確乎難得,但是,如果道路對了,總於學生有益,也不在乎如何博學之士。草創固難,以後可以提高程度,發展下去,不但造就青年,也造就這方麵的教授學者。姑定名為“近代文學係”,使與原來的中外文係鼎足而三,保持聯係性,溝通中西文化。待到新係成長以後,老係也會調整,原有的中國文學係可以改為“古文學係”(Department of Philology),專致力於古文學及古籍的研究,承前啟後,另負起文化建設上的使命,相當於歐美大學文科中的希臘拉丁中世紀文學研究的專係。中國文學的曆史很長,因而有設專係的必要,目下中文係功課,本來偏重古代,到了元明,已不很注重,總之,相當於他們的上古中古期,在文藝複興時代以前,應該稱為“古文學係”的。

盛先生提到西人治漢學的熱忱和成績,使我們興奮,同時也感到慚愧。中國已麵臨著古學淪亡的危機,青年們對於古書已經隔膜,由隔膜而缺乏興味。古文學係的設立,一方麵承繼舊學,一方麵吸收新學,采用新方法,以訓練能讀古書和研究古文學的專門人才為宗旨,注重訓詁考據以及文學史的研究,它又應與史學係聯絡,是溝通古今的一係,性質介乎文史之間。

在近代文學係裏,中國文學部分以純文學為限,不必如專攻古文學的必須探源於經子要籍,泛濫史部,文字音韻之學也可從略。不同的辦法是兼讀外國文學,使得文學的修養更為深廣,並且含有比較研究的意味。擔任中國文學部分的也可取西人所譯中國文學作品加以討論。擔任西洋文學部分的,也可詳於國人已有介紹對於新文壇已發生影響的作家,多講授師生間準備從事翻譯介紹的作品。大概西人治學,不務空談,根據實物以作研究。他們先把我們的古董拿去,然後根據已得的材料,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寫作中國藝術的研究書籍,加進了他們的文化,經過一番消化作用,我們的東西早已成為他們自己的東西了,所以弄得津津有味。而對於中國古籍及文學也是先動手翻譯原文,然後發議論。我們的外文程度太高,看原書毫無阻礙,反而懶惰了翻譯工作,不經過一種翻譯消化工作,外國東西仍舊在外國,不曾增加到自己的文化裏。近代文學係既不為專研外國文學而設,用不到多多顧及外國人研究文學的傳統辦法,僅著眼於吸收介紹的工作。聞先生所謂“批判地采用舊的,有計劃的介紹新的”,和盛先生所謂“借攝西方文化的精華來彌補並滋養本國文化所患的虛弱”,在這樣一個新係裏可以稍稍做到。

要而論之,中國過去的文學,士大夫的文學多,平民文學少。有關於政教得失的多,體會普遍的人性者少。詩文發達而小說戲劇落伍。婦女不得解放,以前的女子都不讀書,所以曆代文人製作,不曾顧到女性讀者,在舊文學裏,適宜於女性的讀物,竟不很多。文學修養就是人格修養,專讀西書則太洋,專讀古書則太迂,我們希望有中西新舊融合的文學係,使得在人格修養上平衡而不偏宕。詩和散文與語言文字的關係深,多讀本國的有益,小說戲劇的創作還得在世界名著裏多多學習。而近來文學係中女生特多,上文較為別致的“兒童文學”特為女生而設,每個家庭的主婦都是極關心於兒童讀物的。

筆者學識淺陋,所感多方,限於篇幅,不盡欲言。脫稿之頃,又接《國文月刊》第六十五期,見到上海幾位大學教授對於聞朱兩位先生的建議,發表意見很多,足見這問題已引起普遍的注意。爰將在兩係之外,另設近代文學係的意見提出,備主持教育行政者的參考,並望關心於文學教育者不吝指教。

(《周論》第一卷第十四期,一九四八年四月十六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