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會真記》麵世以後,從士大夫走向民間,經過曆代人民大眾和文人的創造,到董、王西廂的出現,達到了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度,而且做到了現實主義和積極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董西廂過去不受重視,不太流行。王西廂被人看作出於董西廂,文詞也有抄襲,而影響卻超過董西廂。實則應該看到,從董解元的說唱文學到王實甫的戲劇文學,改變了一個文學類型。有些地方,可以抄襲,大部分要自己創造。此所以董西廂反被湮沒之故。
二、《西廂記》的主題
《西廂記》是元曲中最通俗流行的一個劇本,從王實甫到現在已經有六百多年。《西廂記》故事為中國人民所普遍愛好的。不過向來一般人愛讀《西廂記》,因為它是寫才子佳人的文學作品,故事情節曲折,王實甫的詞章華美而已。賈仲明吊王實甫雲:“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金聖歎推王實甫《西廂記》為第六才子書,而切去它的團圓結局,至草橋驚夢為止。對前四本也不少改竄。金聖歎批改《西廂記》第六才子書是通俗流行的,他的批改本是宣傳他的唯心論世界觀的,歸結成人生如夢,無可奈何的消遣。他把《西廂記》不曾當作淫書,是他的進步,而是把它當作閑書,當作非現實的東西,是文人才子夢境的書!
向來古典文學不少優秀的作品,偉大的創作,是被封建時代的正統派批評家所歪曲了的。例如《詩經》國風裏麵充滿了健康的愛情詩,或者被看作“後妃之德”,或者被看作淫奔之詩。
《西廂記》在舊社會,或被看作淫書,或被看作閑書。《西廂記》不是一部淫書,因為《西廂記》裏麵的愛情是真摯的,不是玩弄性的,男女平等的,一對一的,愛情與婚姻統一的。《西廂記》不是一部閑書,因為並不單是提供勾欄裏麵演出娛樂消遣的東西,這裏麵有血有淚,展示了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一對青年男女,如何地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而鬥爭,終於達到完全勝利的、符合人民大眾願望的喜劇效果。《西廂記》是古典現實主義和積極的浪漫主義結合的文藝創作。《西廂記》有浪漫主義的成分,因為鶯鶯的美貌多才,張生的才學和熱情追求,紅娘這一個丫頭角色,以及孫飛虎的包圍普救寺,鄭恒的觸階自殺等,都是不太尋常的。說它是現實主義的作品,因為人物性格都是真實典型,而情節布局都是入情入理,沒有巧合和離奇古怪的部分。
《西廂記》以才子佳人為主角,這是采取了前代相傳的傳奇故事。但是愛情並非隻是才子佳人的特權,這部作品有反封建的普遍性。作者發下一個宏願: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張生、鶯鶯的故事不過樹立了一個鬥爭的典範而已。
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門當戶對的封建婚姻製度,衝破禮教束縛,追求以愛情為基礎的自由美好的婚姻是《西廂記》的主題。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時代,在舊禮教的統治下,青年男女沒有公開社交的機會。愛情成為一種禁忌,婚姻不自由,必須服從禮教。或者是買賣式的,或者是掠奪式的婚姻,給女性以壓迫和迫害。《西廂記》反對這些。老夫人是代表封建禮教的典型人物。把一個女兒“行監坐守”,提防拘係的緊,隻怕她辱沒了相府門第。鶯鶯處在精神牢獄裏麵。《西廂記》描寫了在舊禮教壓抑下的女性,如何的想掙紮這精神牢獄的枷鎖。孫飛虎是想用暴力欺壓女性,企圖實行掠奪婚姻的反麵人物。豪強掠奪,尤其在金元時代異族統治下,這種現象是普遍的。《西廂記》裏的鶯鶯、張生、惠明是向掠奪、殘暴的統治勢力鬥爭的。老夫人在普救寺被圍時,無可奈何,說明把鶯鶯許配給能退賊兵的人,但是孫飛虎退了,她又反悔起來,“先生縱有活我之恩,奈小姐先相國在日,曾許下老身侄兒鄭恒。即日有書赴京喚去了,未見來。如若此子至,其事將如之何?莫若多以金帛相酬,先生揀豪門貴宅之女,別為之求,先生台意如何?”這是她的自私自利,不遵守信義,而把婚姻當作一件買賣的事。事實上是她看不起張生,隻看見他是一個窮秀才。張生和鶯鶯有了私情以後,經過紅娘的說服,她才無可奈何地把婚姻許了,但是要張生上京去赴考,表現了庸俗的功名思想。
在唐人傳奇裏有著名的愛情故事,如《李娃傳》、《霍小玉傳》、《任氏傳》等,托之於妓女和妖狐。名門閨秀,禮教森嚴,不能有愛情的舉動,一般文人也是不敢寫的。才子與妓女的愛情是不平等的,是男性中心社會的產物。《西廂記》卻不同。鶯鶯不是妓女,不是妖狐,而是相國的女兒。作者更為大膽,更能達到反封建的效果。它揭穿了封建禮教的虛偽與殘酷,指出其軟弱性,是可以動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