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勝利的背後及之後(1)(2 / 3)

現在已經耄耋之年的一些當事人,回憶起那段逃難的經曆,也是感慨萬千。有的家庭抗戰爆發後曆經兩次逃難來到了桂林,不想在1944年的冬季,日軍發起了針對桂林的攻勢,又不得不再次走上逃難的道路。背後有日軍的追趕,身邊卻沒有中國軍隊的保護。很多人親眼目睹一些人趁火打劫,他們搶奪難民財物,甚至肆意奸汙難民中的年輕女子。沿途難民還遇到了喪盡天良的土匪,他們也把難民當成了“唐僧肉”肆意搶劫和掠殺。曾經有一隊來自浙江的難民逃到了貴州山區的一個山寨,起初山寨還盡力幫助難民,但是山寨中的惡霸看中了一個難民的女兒,就逼迫人家給自己做小老婆,難民不從,他就用幾十個難民的生命作威脅。可憐的人們不僅要遭受敵人的驅趕之痛,還要忍受自己人的淩辱。有人說在這次逃亡的難民背後,其實隻有區區3 000日軍騎兵追趕,而且沒有重武器,沒有後勤補給。就是這樣一股日軍,趕得幾十萬中國人流離失所。這幾十萬人中,不僅有普通民眾,也有像李宗仁之妻李秀文這樣的官員家屬。李夫人在她的回憶錄《我與李宗仁》一書當中,也講到了這次逃難的經過。書中寫道:“由於饑餓,小兒女哭得聲嘶力竭,有些人眼看小孩活活餓死,也顧不上掩埋。”

八年抗戰,日軍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痛苦是無法統計的。作為後代的我們,不應該隻記住戰士們奮勇殺敵,而數以億計的中國難民的血淚史,同樣是中國抗戰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抗戰中外國對中國的援助

世界各國政府對中國的援助可以說是“各有心事”,但各國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卻是無私的。無論是2 000名蘇聯的誌願飛行員,還是美國的“飛虎隊”;無論是白求恩醫生,還是在南京大屠殺中救助過中國難民的卡爾·京特博士。

一個是日薄西山的古老帝國,封建統治搖搖欲墜,即使閉關鎖國,也掩飾不了它虛弱的本質。一個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強國,從“明治維新”開始,近百年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已經讓它在亞洲傲視群雄。中日兩國,就是在這樣的實力差距下,開始了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

戰爭開始的時候,無論從國家經濟實力、工業基礎,還是從武器裝備和人員素質上,中日之間已經不是一兩代,而是近百年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依然打贏了這場戰爭。其中,除了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爭以外,我們不得不承認,巨大的外援對於中國人民抗戰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援助中國抗戰的最大一股力量來自於歐美。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年,法國給中國提供了一筆500萬美元的貸款,英國在戰爭開始一年半以後為中國提供一筆200萬美元的貸款援助,即使一直號稱是日本盟友的德國,為了把中國拉入反對蘇聯的陣營,也在抗戰初期為中國提供了援助,除了派遣軍事顧問以外,還為中國提供了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淞滬會戰如果沒有德式裝備,中國肯定還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不過,德國的援助後來在日本的強烈抗議下停止了。在所有外援國中,美國的援助是最大的,在戰爭開始後,它給中國提供了一筆數額為2 000萬美元的貸款。然而為了不激怒和疏遠日本,美英政府都規定所提供的貸款不能用來購買戰爭物資。除此之外,美國對中國的援助就隻剩下外交上的了。

那麼為什麼歐美各國會在戰爭初期表現如此曖昧呢?

首先,日本侵華戰爭初期,對歐美各國的在華利益損害並不大。在淞滬戰場上,甚至出現了租界外炮火連天,租界內歌舞升平的奇異景象。可見日本在刻意保護歐美各國在中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