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屠殺戰俘的照片,當時都是被嚴令禁止拍攝而且不允許發表的。但事實上,真正殘忍的還遠遠不止這些未獲許可的照片。今天能夠看到的這些已經發表的照片,僅僅隻是日軍為粉飾侵略拍下的。而在他們的製度下,那些更為血腥更為慘痛的事實卻已經完全遠離了隨軍記者們的鏡頭。
據專家估算,整個抗戰期間,中國正規軍隊的戰俘應在200萬到300萬之間,最後日軍投降時中國戰俘隻剩43人 。
事實上,就像當年曆史的真相被日本隨軍記者以不許可的名義大量湮沒一樣,這些照片和文物所能夠揭示出的,僅僅隻是冰山一角。在60年前,中國戰俘究竟具體有多少人,他們到底經曆過哪些非人的遭遇,我們也許永遠無法清楚了解。 但是我們清楚的是:當國家麵臨亡國滅種時,他們慷慨從容上陣與日軍奮勇拚搏,他們身不由己被敵人俘虜,他們中大部分人被敵人殺害。他們是我們的先輩、先烈,他們是保家衛國的壯士。他們是經受太多艱辛、苦難和誤解的中國軍人。他們是我們不該遺忘的英雄。
真實的雙槍老太婆
陶行知和謝冰心合著《趙老太太》一書,並寫詩讚道:“東洋出妖怪,中國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嚇壞!說起趙老太,誰個不崇拜?要想中國好,學學趙老太!”
抗戰時期,中國東北有這樣一個傳奇老太——她把自己的兒子、女兒都培養成了抗日的勇士,其中兩個兒子被國民黨授予將軍軍銜,女兒犧牲在了抗日的戰場上。她本可以過上安逸富足的老年生活,但是為了抗戰,她舍去榮華富貴,獻身於抗戰事業。她在年逾花甲時,仍然奔走在全國各地,宣傳抗日,向南方省份的人們通報宣傳北方抗日軍隊信息。她被國人稱為中國的“遊擊之母”,她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趙洪文國,女,滿族,遼寧省岫岩縣人,她生於1881年,經曆了日俄在東北土地上的那場戰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趙洪文國就已經是一個年逾半百的老太太了。為了抗擊日軍,趙老太散盡家財,支持她的兒子趙侗組織“少年鐵血軍”。這支部隊主要以學生為主,文化素質較高,他們在戰鬥之餘,還開辦學校教授文化,讓民眾擺脫日軍的奴化教育。趙老太為鐵血軍購買了大量抗戰所需物品,經常親力親為。美國聯合社的記者愛潑斯坦,在他的《人民之戰》一書中,詳細地記錄了趙老太為鐵血軍購買槍支和運送軍火的過程。字裏行間充滿了一個外國人對這位中國老太太的敬佩之情。
1934年,日軍偷襲了鐵血軍總部駐地,即趙老太的家鄉趙家堡子,將她一家六口連同趙家族人300多人一起抓進了監獄。臨走時,日軍一把火把趙家堡子燒了個幹幹淨淨,趙家積累30年的家產毀於一旦。在獄中,趙老太麵對日軍的威逼利誘拒不降服。兩個月後,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判處了趙老太死刑。臨上刑場時,日軍仍想做最後的說服,但趙老太還是義正辭嚴地拒絕了誘降。就在臨刑前,鐵血軍突然襲擊,救出了趙老太及被牽連的族人。家園被毀,自己也險些命喪槍口,這些並沒有讓趙老太放棄抗戰事業。被救出不久,趙老太率族人潛入了北平城,繼續支援“少年鐵血軍”的活動。在她的支援下,“少年鐵血軍”發展到了11 000多人,在東北及華北地區發動戰鬥300多次,擊斃日軍及偽軍4 000多人,俘敵2 000餘名。
在全麵抗戰尚未全麵爆發時,趙老太和兒子趙侗領導的“少年鐵血軍”完全是孤軍奮戰的。
1937年,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前夕,身在北平的趙老太看到日本野心昭顯,感覺日本人不久將全麵侵華。她決定在北平組織武裝隊伍。她的義舉得到了史笙賡、沈鴻烈、馬占山、張學良的支持,這些人出錢出力為趙老太提供幫助,一支叫作“華北國民抗日軍”的抗日隊伍很快在北平組建起來。
7月20日,趙老太和趙侗在北平城郊西南的北羊城起義,打響了民眾抗戰的第一槍,這一槍不僅打得及時,也打得相當漂亮。“華北國民抗日軍”不僅攻破了北平第二模範監獄,解救了包括共產黨領導人在內的千餘名抗日義士,他們還用自己手中的輕武器,擊落了一架日機,這在國內乃屬首次。這個消息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趙老太戰鬥時喜歡腰插雙槍,所以“雙槍老太婆”的名號也隨之傳遍全國。也因為有了如此響亮的名號,華北的青年們慕名而來,積極參加“華北國民抗日軍”。在短時間內,就發展到了9個支隊,在外圍還有6個遊擊隊,人數達到25 000多人,成為華北平原上一支令日軍頭疼、不可小覷的抗日武裝。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自寫書信邀請趙加入第八路軍,不久,國民抗日軍就被收編為第十八集團軍晉察冀軍區第5支隊,趙侗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