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失利,1942年12月,日軍先頭部隊侵入緬甸,直接威脅仰光和滇緬公路。鑒於緬甸局勢日益緊張,12月下旬,中英美軍事聯合會議在重慶由蔣介石主持召開,在會議最後,蔣介石決定:“鑒於亞洲戰爭局勢日益緊張,我國做出決定,不日將出兵緬甸,與日寇決戰。”
1942年除夕,中國遠征軍10萬健兒入緬作戰,但最終作戰失利,失去了滇緬公路通道的控製權。
這條通道被切斷後,就隻剩下一條唯一的通道:中美兩國合作開辟的駝峰運輸線。
“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雲貴高原和四川省。航線全程500英裏,地勢海拔均在4 500~5 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 000米。所經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這是“二戰”時期中國和外界物資聯係的一條主要空中通道。
1942年7月,美國陸軍航空隊成立了一個新的航空運輸司令部,由秘書長威廉·坦納上校指揮,組織對中國的空運和提供後勤支持。這個司令部的大部分人員和設備來自美國陸軍航空隊,也有的來自英國和印度的英聯邦部隊、緬甸勞工團,以及中國國民航空空運科。
為切斷這條路徑,日軍戰鬥機日夜攔截,“駝峰航線”隻得被迫北移。盡管如此,這條航線仍然是世界戰爭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空中運輸通道。
“駝峰航線”自建立以來,條件就最為艱苦、付出代價也最大。航線途徑高山雪峰、峽穀冰川和熱帶叢林、寒帶原始森林以及日占區;而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時有發生,飛行隨時有墜毀和撞山的危險。
在3年艱苦卓絕的飛行中,中國航空公司共飛行了8萬架次,美軍先後投入飛機2 100架,雙方參與人數共84 000多人,共運送了33 477名戰鬥人員,85萬噸戰略物資。前後擁有1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共損失飛機48架、飛行員168人,損失率超過50%;而美軍第10航空聯隊,擁有的629架運輸機損失了563架飛機。據後來統計,美軍在“駝峰航線”上共損失飛機1 500架以上、優秀飛行員近3 000人,損失率超過80%!
中美兩國用血肉之軀架設了這條空中戰爭生命線,對支持中國抗戰、打敗日本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日軍不遺餘力破壞中國抗戰生命線的同時,在抗戰的敵後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避敵鋒芒,也在廣泛開展破襲戰,破壞和阻斷日軍的交通運輸線,開辟了令敵膽戰心驚的敵後交通戰場。
槍決韓複榘
蔣介石在自己的日記裏也提起這次軍法處置韓複榘後,“各地軍閥消極抗戰風氣也迅速扭轉”。從此抗戰軍令如山,各部士氣大振,成功地將日軍拖入持久戰階段。
1938年1月,抗戰還沒到半年,國軍在與日軍交戰的各個戰場上,均發生聞風而逃、潰不成軍的現象。蔣介石決定殺一儆百,遂在河南開封擺下“鴻門宴”,將山東的逃跑將軍韓複榘誘捕,並軍法處死,一舉遏製了國軍將領消極抗戰的風氣,韓複榘也因此成為抗戰中第一位被軍法處置的國軍將領,也是國民黨在大陸執政時期按軍法處死的軍銜、軍階最高的國民黨將領。
韓複榘,1891年生於河北霸縣東山台村,父親是前清秀才,以教書為生,所以他在私塾七八年之久,也算熟讀詩書。1910年,因家貧離鄉闖關東,韓複榘投入清軍新民府陸軍第20鎮40協80標第3營。當時任該營管帶的馮玉祥見韓複榘頗通文墨,即讓其任職文書。清末,馮玉祥在灤州起義時,韓複榘也隨之參加。起義失敗後,韓複榘回到家鄉。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韓複榘重歸馮玉祥部下。在馮的栽培下,韓複榘青雲直上,先後在第16混成旅及第11師任職。
1924年10月,韓複榘任馮玉祥的國民軍第1軍第1師第1旅旅長。次年春,出任第1師師長。1926年先投閻錫山,後又在9月重投馮玉祥。
1927年6月,韓複榘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6軍軍長,參加了北伐,並立下軍功。10月,第二集團軍縮編,韓複榘任第20師師長,駐紮鄭州。兩個月後,經馮推薦,韓複榘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但不再擔任第20師的師長,新師長是與韓素來不和的石敬亭。對此,韓心裏極為不滿,他是軍人出身,信奉有槍有兵就有實力,如今,軍權旁落,還是落在與自己一向不和的石敬亭的手裏,因此,他對馮玉祥心生怨恨。
1929年5月22日,由於與馮玉祥矛盾激化,韓複榘背棄馮玉祥,率第20師舊部改投蔣介石。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韓複榘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團總指揮,主要與閻錫山的晉軍作戰。由於所部作戰勇敢,同年9月,他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