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重慶大轟炸(3 / 3)

為了報告敵機情況,重慶防空司令部建立了擁有先進設備和專業人員的防空情報所,專門負責向各大機關以及達官貴人所在的防空洞報告最新敵情。麵對這一重要資源,防空情報所動了歪腦筋,私自架設通信網,利用公共資源和設施替有錢人服務。

當時,重慶一些銀行、大企業的老板都擁有私人的防空洞,其中一些專門對外兜售防空證,有以月票形式每張10元的,也有零售的,躲一次警報2元。這些防空洞開通了與防空情報所相連的專用電話線,能及時準確地了解敵機情況。為此,他們每月都要向防空情報所交納一定金額的費用。此外,許多防空情報所官兵利用公共資源結識了一些有錢人,參與投機倒把的商業活動,在重慶購置了相當豪華的房產,過上了奢侈的生活。

這樣一來,沒有人願意負責公共防空洞的敵機情報。重慶有800多個公共防空洞,各防空洞門口都有防護大隊成員,但他們總共隻有10部電話機,因此很少能夠得到準確及時的防空消息。而且一輪轟炸過後,通信線路破壞嚴重,重要部門或富貴人家的電話線總是先修,而公共防空洞的電話線排在最後。

為了解決重慶市內通信線路屢遭破壞、市民群眾無法及時得到防空情報的問題,中央大學等團體倡議開設專門用來傳遞空襲情報的有線廣播。這個利國利民的提議,從1940年開始籌劃實施,直至抗戰結束都沒有完成。為了搶占這塊肥肉,許多政府部門參與到有線廣播控製權的爭奪之中,而政府忙於協調關係,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好不容易確定下來由重慶防空司令部掌握控製權,他們拿到經費後不是急著開工,而是借口解決技術和器材問題,把錢挪用到販賣煙葉牟取利益上去。後來,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防空司令部這才買了一些器材開展初步試驗,卻沒有在上麵花費精力,最終又是不了了之。

重慶防空部隊大發國難財的醜惡行徑遭到社會輿論一致譴責。軍委會震怒之下,命吳鐵城等人主持軍事特別法庭審理此案,最後宣布由賀國光繼任劉峙防空司令的職位。

意誌之都

1945年,蔣介石在慶祝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的大會上發表講話,對重慶人民的貢獻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重慶市民在敵機大轟炸下遭受不測損失,仍忠於抗戰,輸財輸物之多,尤為全國各地之冠。”

有資料顯示,重慶在大轟炸中遭受的各項損失數據,遠遠低於二戰期間遭受轟炸國家的平均損失。據重慶空襲數據統計,1938年到1941年的4年裏,同盟國平均一次轟炸遭到投彈181枚,每彈死0.94人,傷0.49人。而日機轟炸最為猛烈的1941年,重慶平均一次轟炸遭投彈133枚,每彈死0.32人,傷0.41人。

令日軍大為意外的是,重慶大轟炸極大地激發了重慶人民支持抗戰的愛國熱忱,雖然生命財產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卻始終沒有向其屈服,而且“愈炸愈強”,使得這座城市成為當時的意誌之都,粉碎了日軍摧毀中國軍民抗戰信心的企圖。

重慶人民從日機轟炸的廢墟中走出來,慷慨解囊,“出力惟恐我最少,獻金不讓人獨多”,成為支援前方抗戰的堅實力量。1945年,蔣介石在慶祝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的大會上發表講話,對重慶人民的貢獻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重慶市民在敵機大轟炸下遭受不測損失,仍忠於抗戰,輸財輸物之多,尤為全國各地之冠。”

在日軍大轟炸中,許多在重慶複工和新建的工廠時常被炸毀,但廣大工人一邊修複損毀的廠房和設備,一邊在硝煙彌漫的情況下堅持生產。據統計,在日機轟炸最為頻繁的1941年,重慶5個兵工廠一共生產出各種大小炮256門、炮彈60多萬發、槍彈1億多顆、槍支3萬多支、甲雷3萬多個、炸藥包2萬多個、手榴彈4萬多枚、曳光彈2萬多顆,有力地支援了前方戰事,用實際行動回擊了日軍。

重慶人民由此譜寫了感天動地的愛國篇章。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這段浴血奮戰的曆史,認識到重慶人民在抗戰中所做的犧牲和貢獻,以及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團結一心、抗戰到底的偉大精神。重慶人民的反轟炸鬥爭,不僅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念,還獲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支持和敬佩。

作為抗日戰爭正麵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人民的反轟炸鬥爭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挫敗了日本靠轟炸摧毀這座城市的企圖,還保衛了國民政府的安全。最後連日本方麵也感慨地說:“單憑轟炸,使其(重慶國民政府)屈服是絕不可能的。”中國政府的臨時首都始終屹立在大後方,從容地組織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抗戰當中,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