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的這個傑作被稱為“人道遠征”或“紙片轟炸”。這也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遭到外國飛機的襲擊。
1938年5月19日夜,中國空軍駕駛著裝有數百萬張傳單的飛機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投放大量傳單勸導日本人民,並向日本軍國主義發出嚴重警告。盡管此次空襲沒有給日本本土造成任何物質損失,但完全實現了預期效果。此次空襲首開“二戰”以來中國對日本本土空襲的先河,展示了中國空軍的實力,震懾日本朝野,民眾議論紛紛,成功地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民心士氣,並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和讚譽。
1941年12月20日清晨,昆明上空出現了10架日軍轟炸機,他們如入無人之境般地闖入昆明空域,準備像往常一樣進行轟炸。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支比他們更強大的空中“奇兵”已經嚴陣以待。
一群剛降臨在中國的美國退役空軍誌願者,此時駕著漆有鯊魚頭的P–40戰鬥機向日機撲來。經過一番空中角逐,美國誌願大隊的飛行員以極快的俯衝速度沉重打擊了日軍戰機,猝不及防的日機當場被擊落6架,逃走的3架飛機也在途中墜毀,隻有1架僥幸逃回了河內。這場空戰大獲全勝,更讓日本人在中國領空嚐到了厲害。
這支隊伍的創建者兼指揮官正是陳納德。
陳納德,原名克萊爾·李·謝諾爾特,1893年9月3日出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小農場主家庭。後來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克裏佛航空學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陳納德進入著名的印第安納州本傑明·哈裏遜堡的軍官學校受訓。1920年正式飛行。
抗戰爆發前期,宋美齡希望找一個能提高中國飛行員訓練水平的人,她的美國顧問羅伊·霍爾布魯克便推薦了47歲的陳納德。在收到宋美齡的親筆信後,陳納德幾乎沒有猶豫就接受了這份邀請。
1937年5月29日,以上尉軍銜退役的陳納德來到中國上海。6月3日,受到了蔣介石、宋美齡的接見。時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的宋美齡,盛邀陳納德擔任她的專業顧問。那時的中國名義上有幾百架飛機,可實際上隻有91架能升空戰鬥。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陳納德決定留在中國。受蔣介石委托“即赴南昌主持該地戰鬥機的最後作戰訓練”。淞滬會戰時,他組織了一個“國際中隊”參戰。
1938年8月,陳納德接受宋美齡委派,去昆明籌辦航空學校,負責訓練中國飛行員。
1940年5月20日,蔣介石召見陳納德,請求他再次回國,想辦法搞到盡可能多的作戰物資。陳納德返美後,為爭取各方援助,他到全美各處宣傳中國人民的抗戰事跡,還遊說了很多政界要人。羅斯福總統的兩名助手也被陳納德打動,不久,羅斯福決定對華進行軍事援助,以望將日本拖在中國,這符合美國當時的國家利益。1941年7月26日,羅斯福決定支援500架飛機裝備中國空軍,1942年下半年,美國加快了裝備中國空軍的步伐,同時還在印度創辦了初級飛行員培訓班,幫助中國空軍培訓了大批中國飛行員。1942年底,當這些受過美軍嚴格訓練的中國飛行員駕駛著370架美國飛機回國後,中國空軍從此逐步地取得了製空權。
1941年7月中旬,在陳納德的努力下,由110名飛行員、150名機械師和醫生組成的第一批飛行隊員以及68架飛機輾轉抵達中國。
1941年8月1日,蔣介石發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國空軍美國誌願大隊,任命陳納德上校為該大隊的指揮員。陳納德負責對誌願隊成員進行專業訓練。當時訓練條件非常艱苦,經過幾個月的訓練,誌願隊人員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陳納德將這個誌願大隊編為3個中隊,分別起了個性化的名字,第1隊為“亞當與夏娃隊”,第2隊為“熊貓隊”,第3隊為“地獄天使隊”。
12月7日,陳納德率第1中隊和第2中隊到達昆明,20日,一批日本戰機空襲雲南,陳納德率所有的飛機升空迎戰,痛擊日機,大獲全勝。陳納德首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飽受日機轟炸之苦的昆明百姓。當晚,昆明各界為陳納德的誌願大隊舉行了慶功會。
最初,這些誌願大隊的美國隊員在飛機頭部畫上鯊魚頭,用以震懾日本人。隨著誌願大隊在昆明上空的這次勝利作戰,鯊魚頭圖案備受關注,因中國內地居民沒見過鯊魚,於是誤把這些圖案認為老虎,所以將這些飛機稱作“飛老虎”。第二天昆明一家報紙上便使用“飛老虎”一詞來形容誌願大隊的飛機,“飛虎隊”由此得名。陳納德也獲得了“飛虎將軍”的美稱。
1942年2月3日,宋美齡致電陳納德,要他出任駐華空軍指揮官,軍銜升為準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