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隻有74軍最能打”
八年抗戰中,有這樣一支“抗日鐵軍”從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軍隊中脫穎而出,以其英勇頑強的戰鬥意誌和彪炳史冊的輝煌戰績,先後獲得過兩麵象征軍界最高榮譽的“飛虎旗”,它就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美國顧問團曾感歎道:“中國隻有74軍最能打。”
八年抗戰中,有這樣一支“抗日鐵軍”從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軍隊中脫穎而出,以其英勇頑強的戰鬥意誌和彪炳史冊的輝煌戰績,先後獲得過兩麵象征軍界最高榮譽的“飛虎旗”,它就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美國顧問團曾感歎道:“中國隻有74軍最能打。”
1937年9月1日,第74軍在浙江組建,全軍由第51師和第58師(骨幹)合編而成,共8個團約2.1萬人。第一任軍長俞濟時是浙江奉化人,黃埔一期畢業。在派係林立的國民黨軍隊裏,中央軍和浙係軍隊的地位最為突出,第74軍二者兼備,加之俞濟時又是蔣介石的外甥,算得上嫡係中的嫡係。作為國民黨“王牌”中的明星部隊,該軍名震中外的原因不僅僅是它出身顯貴,更與其在抗日戰場上立下的赫赫戰功有關。
抗戰八年裏,第74軍扛起中國軍隊主力的大旗,縱橫大江南北,參加了幾乎所有正麵戰場的重大戰役,其中最為慘烈、可歌可泣的殊死搏殺就有四五次之多。尤其是萬家嶺、上高、常德三次戰役,第74軍痛殲日軍,狠狠地教訓了一番狂妄的侵略者。
1938年7月,萬家嶺戰役開始,中國軍隊實施了較為成功的戰略,將日軍拖入長達兩個月的苦戰中。為盡快突破國軍防線,日軍第11軍軍長岡村寧次向第106師團下達突破五台嶺一線的命令,企圖一舉殲滅德安一線約20個師的中國軍隊主力。日軍第106師團突進到萬家嶺一帶,在白雲山地區遭到了中國軍隊第4軍的頑強阻擊。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收到日軍第106師團孤軍深入的戰報,決定調集重兵圍殲這支部隊。10月2日,第九戰區在蔣介石的支持下,調集12個師,從各個方向合擊萬家嶺地區之敵。
第106師團師團長淞浦淳六郎中將發覺形勢對日軍極為不利,在正麵進攻毫無進展的情況下,迅速放棄原計劃,全力突破第74軍58師的防禦陣地。第58師付出巨大的代價,極其頑強地頂住了日軍飛機的轟炸和第113聯隊的多次猛攻,但代價巨大,經過兩天的激烈戰鬥,全師上下僅存500餘人。
眼看陣地即將失守,師長馮聖法向軍長俞濟時請求支援。俞濟時果斷向警衛營下達投入戰鬥的命令,隻留下一個警衛班負責保衛軍部,最終保住了陣地,粉碎了日軍突圍的陰謀。
10月7日,第九戰區調集兵力,發起全線總攻。第74軍作為主攻部隊,奉命攻打日軍核心陣地張古山,麵對據險死守的日軍,發動多次強攻依舊未取得進展。
此時熟讀兵書的第51師153旅副旅長兼305團團長張靈甫向第51師師長王耀武獻上一計——仿照三國鄧艾滅蜀的戰略由山間小道偷襲。當夜,張靈甫率領突擊隊從山後的羊腸小道攻上山頂,攻克了張古山陣地,為中國軍隊最後取得勝利立下大功。張靈甫在此戰中居功至偉,揚名天下。
第74軍順利攻下張古山,乘勝發動追擊,一度突進到距日軍第106師團指揮部僅百米之處,卻因夜黑不熟悉地形竟然錯過了機會。淞浦淳六郎已經組織殘部準備迎戰,卻得以僥幸逃脫。
戰前,蔣介石曾兩次電令第九戰區將第74軍調至後方休整,均被薛嶽拒絕,而第74軍也以突出表現回報了薛嶽的信任。此役守得牢、攻得猛,一舉收複九江以南失地,幾乎全殲日軍第106師團,斃傷日軍1萬餘名,還險些俘虜淞浦淳六郎中將。
1941年3月,第74軍參加上高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