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黃埔(3 / 3)

陣陣蓬勃向上的氣息洋溢在黃埔軍校的每個角落裏,看著牆上“臥薪嚐膽”、“碧血千秋”的標語,血氣方剛的黃埔學子個個鬥誌昂揚,心中時時刻刻牢記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實現孫中山先生救亡中國的偉大事業。

蔣介石在管理黃埔軍校時,一方麵吸收中國傳統治軍思想,兼容當時蘇聯紅軍的治軍原則,另一方麵積極推崇曾國藩等人的“修身治國平天下”之情懷和思想。客觀地說,這些做法提升了學員的個人品質,對軍事作風也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蔣介石憑借其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個人魅力,聚攏了一批青年才俊,並常邀請他們到家中談話,通過交談發現其長處並加以點撥。後來的很多國民黨將領稱蔣介石為校長,這些人幾乎都有被蔣介石叫到家裏交談的經曆,戴笠就是在這一期間被蔣介石發現的一個“人才”。而另一位特殊的學員徐向前,雖然也被叫去談過話,但沒有被蔣的長篇大論打動而成為他的心腹,幾年後反而與國民黨軍隊對抗,成為中國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第四方麵軍總指揮。

黃埔軍校的正式名稱是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卻為共產黨培養出大量軍官,很多人覺得無法理解。其實從軍校建校伊始,共產黨一直都是學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後,一些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直接加入國民黨,共同擔負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重任。以周恩來為例,他就是以共產黨員的名義,擔任了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

但好景不長,國民黨內部左右兩派鬥爭激烈,隨著排斥共產黨、提高國民黨地位的觀點逐漸蔓延開來,國共合作出現陰影。當時黃埔軍校裏有兩個較大的學生組織,分別是“青年軍人聯合會”(下稱“青軍會”)和“孫文主義學會”,國民黨左右兩派的內部鬥爭就是通過這兩個組織的爭鬥表現出來。

黃埔軍校的“青軍會”是由黃埔一期“狀元”、共產黨員蔣先雲號召發起的,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發展會員兩萬餘名,吸收了軍校裏的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員。蔣介石聽聞這一團體發展迅速,便成立了以國民黨右派為主的“孫文主義學會”,謀求製衡。

令蔣介石意想不到的是,兩個組織不僅未能消除彼此的爭吵,摩擦還有不斷加大的趨勢,惡語相向甚至大動拳腳者亦有之。1925年5月的一天,發生了轟動一時的黃埔軍校槍擊事件。因青軍會成員要求申領彩紙,由於印刷傳單時的一件小事,軍校管理處處長“孫文主義學會”執行委員林振雄與軍校政治部秘書、共產黨員李漢藩發生口角,隨後拳腳相向。其間林振雄向李漢藩開槍,雖然幸未擊中,但“青軍會”與“孫文主義學會”各自糾集一批成員發生火拚,經多方調停後,局勢才沒有進一步惡化。

雖然這次鬥毆很快結束,但“孫文主義學會”成員四處散布共產黨“陰謀暴動”的謠言,使得國共兩黨的矛盾愈演愈烈。

1926年3月20日,發生“中山艦事件”。麵對國民黨內各派的重重壓力,本就生性多疑的蔣介石聽信了中國共產黨有意發動暴動的傳言,立即采取行動扣押了海軍局代局長、共產黨員李之龍的中山艦,收繳衛隊武裝,包圍蘇聯顧問團住處,趕走了黃埔軍校裏以周恩來為首的共產黨員。後來國共合作的協議被國民黨單方麵撕毀,兩黨走向了完全對立的道路。

1927年4月,隨著北伐的順利推進,蔣介石開始著手清黨,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他先是派出青紅幫流氓打手冒充工人,襲擊了上海的14處工人糾察隊,然後派第26軍以“調解糾紛”的名義,收繳了工人糾察隊武裝,打死糾察隊員達300多名。

4月15日晨,黃埔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宣傳委員會政治顧問、著名共產黨人蕭楚女在醫院接受肺癌治療的時候,被軍警強行送入監獄,於22日在獄中被害。

至此,黃埔軍校建立的革命隊伍,就這樣分化為無法融合的兩極。一手創辦該軍校的孫中山先生不會想到,有一天這些曾同窗共讀、並肩作戰的黃埔軍人,最終卻因政治歧見而同室操戈,展開了為期兩次的國共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