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偽政權(2)(3 / 3)

《日滿議定書》規定,偽滿洲國的“領土範圍”包括東北三省全境,還有內蒙古東部及河北承德市(熱河省),以及旅順、大連一帶的關東州;偽滿洲國承認清朝將關東州租借給日本的條約,因此這塊名義上的偽滿洲國“領土”還是由日本直接管轄,不屬於偽滿行政區劃。

偽滿洲國改長春為“新京”,並定為“國都”。這個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麵積已經擴展到80平方公裏,人口達121.7萬人,儼然成為一個國際性大都市,當時還有“亞洲第一大都市”之稱。

偽滿洲國的“國旗”是在1928年之前北洋政府五色旗的基礎上設計的,“國旗”的底色是黃色,代表滿洲民族,左上角的紅色代表日本民族,青色代表漢民族,白色代表蒙古民族,黑色代表朝鮮民族。

偽滿洲國的口號是“五族協和的王道樂土”,五族就是指日漢滿蒙朝,“協和”是指這五個民族地位一律平等、共同建設大東亞。當時日本最為出色的戰略家石原莞爾積極推動在偽滿洲國的日本人放棄日本國籍,加入滿洲“國籍”,一心一意投入偽滿洲國的建設當中。

為了使偽滿洲國盡快成為日本發動和擴張侵略戰爭的戰略物資供應基地,日本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推動偽滿洲國經濟的發展。

偽滿洲國實行以私有製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經濟製度,政府對經濟做出一些必要的指導和調控,在每一個重點行業都會扶植一個或者幾個大型私有製企業。這種自由經濟政策有效地推動了偽滿洲國的經濟發展,1940年前後尤為迅猛。

《日滿議定書》還規定了以下內容:“滿洲國”的“國防”及治安,全權委托日本負責,經費則由“滿洲國”承擔;“滿洲國鐵路、水路、空路的維護和新路的建設,均由日本管理;日本有權開發“滿洲國”“境內”的礦產資源,為“國防”計,日本所取得的采掘權,俱無期限規定;“滿洲國”在製定或修改有關“國防”和礦產方麵的法規時,應事先征得日本的同意;可以擔任“滿洲國”職位的官員均由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推薦和解職。

此後,偽滿洲國的官場出現了一種極為奇怪的現象,國務院總理由滿洲人擔任,但是國務院總務廳長卻由日本人擔任;各部部長由滿洲人擔任,但是各部次長卻由日本人擔任。總體來說,作為一把手的滿洲人隻是“橡皮圖章”,僅負責點頭簽字,實權則均由二把手的日本人掌握。

偽滿第一任“國務總理”鄭孝胥積極推動“滿洲自治”,麵對掣肘的日本人,他極為惱火地說:“滿洲也不是小孩子了,該讓他自己走了,不該總是處處不放手!”被日本人解除權力後,鄭孝胥在憂憤中得病而死。

在日本人的嚴密監控下,溥儀做了長達14年的傀儡。期間,日本關東軍對他實施政治、精神、生活全方位的控製,並派出“帝室禦用掛”吉岡安直監視其一舉一動。溥儀與這個人日夜相守近10年的時間,他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說:“他的實際職能就是一根電線,關東軍的每一個意思,都是通過這根電線傳達給我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告無條件投降。18日淩晨,溥儀在日本人的主持下,舉行了一個偽滿洲國皇帝退位儀式,“退位詔書”宣讀完畢,偽滿洲國成為曆史。

19日,溥儀等人匆匆乘飛機從通化趕往沈陽,準備轉飛日本,在奉天機場被蘇軍抓獲。麵對逮捕自己的蘇聯人,溥儀的表現極為歡欣,連聲叫好,後來還多次寫信讚美斯大林,顯示出性格中極其柔弱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