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偽政權(2)(2 / 3)

不過,有輿論認為此次大規模的懲奸並不徹底,有不少漢奸搖身一變,成為“曲線救國”的所謂“反正”英雄,另外,為了打內戰,汪偽部隊基本被國民黨軍隊收編。

一些賣國賊在這次聲勢浩大的審判中成為漏網之魚,“正能量”沒有得到很好的宣揚和強化,那些僥幸逃過懲罰的人,後來在曆史中依然扮演著牆頭草的角色。

嚴控下的偽滿洲國

“滿洲是日本生命線”

孫中山在看到東北欣欣向榮的景象後,曾頗有感觸地說過:“我們搞三民主義這麼多年,民生竟不如東北的張氏父子了!”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占了中國整個東北地區,企圖采用“以華製華”的方針,通過親日偽政權來獲得對東北地區實質性的控製。日方經過幾番籌謀,中國東北便出現了一個被法西斯捆綁在戰車上的所謂的“滿洲國”,這個所謂國家的元首,就是滿清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出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他3歲在紫禁城登基,年號宣統;6歲的時候,在袁世凱等北洋實力派的威逼恐嚇下退位;12歲時,莫名其妙地被“辮帥”張勳擁護,再次做了12天的皇帝;十多年後的1932年他又一次做了“皇帝”。

從九一八事變至1940年3月南京汪偽政權成立,在日本費盡心機的扶植下,中國先後出現了四個較大的偽政府組織,包括上麵說到的偽滿洲國、以德穆楚克棟魯普(即德王)為首的偽蒙疆聯盟自治政府、以梁鴻誌為首的偽南京維新政府和以王克敏、王揖唐等為首的偽華北臨時政府。其中偽滿洲國地盤最大,戰略資源也極為豐富。

在張作霖父子的治理下,日軍占領前的東北在經濟文化和基礎建設方麵都在全國名列前茅。孫中山看到東北欣欣向榮的景象後,曾頗有感觸地說:“我們搞三民主義這麼多年,民生竟不如東北的張氏父子了!”因此在成功侵占東北後,日本國內極為振奮,“滿洲是日本生命線”的說法不絕於耳。

1932年3月1日,中國國民政府向日本提出嚴正交涉,不承認東北獨立。

3月8日,日本扶植溥儀在長春正式成立“滿洲國”,溥儀就任偽滿洲國皇帝,同時任命了各府、院、部的負責官員。

刺刀下的“王道樂土”

鄭孝胥積極推動“滿洲自治”,麵對日本人的種種掌控,他曾極為惱火地說:“滿洲也不是小孩子了,該讓他自己走了,不該總是處處不放手!”

國民政府認識到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偽滿洲國的建立不過是個幌子,日本人蓄謀已久、處心積慮,企圖通過扶持傀儡政權,建立“脫離中國本土”的“獨立國”,逐步蠶食進而吞並中國領土。在中國政府的控訴下,國際聯盟派出了英美法德意等國組成的聯合調查團,調查“滿洲事變”的真相。

1933年2月24日,國際聯盟大會通過了《李頓調查團報告書》,做出不利於日本的結論。報告認為,偽滿洲國不是出自民族自決運動產生的國家,日本在滿洲的軍事行動更不屬於自衛,因此要求東北軍和日軍全部撤出滿洲。

在報告出爐的當天,日本惱羞成怒,以退出國聯表示抗議。日本軍方極其頑固,堅決不受國際方麵的約束,不願交出到手的偽滿洲國。同年9月,溥儀在日本的引導下,簽訂了出賣中國東北主權的《日滿議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