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術教育的行業門類齊全,對經濟增長速度快、對勞動力需求量大的專業經過調整有了較快發展,適應了結構變化對就業培訓提出的更高要求。省內現有職業學校共設有400多個專業。涉及農林牧、水產、機電、能源、化工、建築、紡織、輕工、交通、經濟管理、財會、外貿、商業、旅遊、信息等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和領域,改變了過去以農學為主的格局。各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也保持了與經濟發展相一致,注重了實用性和針對性。
職業技術教育在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省有各類技術學校共培養了中等專業技術人才近200萬人,另有1500多萬人通過職業學校的短期培訓進入經濟建設第一線。農村的職業技術教育結合農民的實際情況,廣泛開展了科技試驗、技術推廣、生產示範、經濟服務等多種活動,並結合農村的“燎原計劃”的實施,建立了相當數量的科技示範鄉和示範縣,這種一條龍式的農業技術培訓,提高了科技進步對農業生產發展的貢獻,促進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提高了農民的就業質量。
(二)就業中培訓主要表現為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職工教育和成人教育是這一培訓方式主要內容
職工教育的培訓對象包括企業管理幹部、工人和企業內各類專業人員,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需要,山東的職工教育正在經曆著一場質的轉變:從培訓內容上看,從過去初中高中文化和初級技術培訓發展為文化技術業務的綜合性培訓,近幾年各類專門人才的素質培訓又成為一個新的特色;從培訓形式上看,由各類適應性短期培訓,發展到各類規範化、正規化的資格性培訓,持有各類專業技術上崗證已成為在職人員的新追求;由單一的職工院校教育發展成廣播、電視、函授及自學考試等社會辦學助學多種形式。縣以下的鄉鎮企業也越來越重視職工培訓,使鄉鎮企業走上了一手抓效益,一手抓職工培訓的良性發展的道路。
職工中專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考慮各地區各行業的發展優勢和工業結構,在布局上有了較大改善;專業設置按照人才需求預測,調整長線專業,增加短線專業,側重於企業急需的各專門人才的培訓;在招生方麵堅持專業對口,學以致用,擇優培訓,培訓質量明顯提高。山東對經濟管理幹部的培訓是按崗位、分層次進行的。對大中型企業的管理幹部現有五種崗位培訓,即廠長經理、黨委書記、總工程師、總經濟師、總會計師;縣以下企業管理幹部進行統一的企業管理知識培訓;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采用規範化繼續教育方式定期輪訓;目前省內正在積極實施國家經貿委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經理人員的工商管理課程正規培訓,為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競爭實力做各種有益的探索。
成人教育是就業中培訓的一條有效途徑。近幾年,成人教育的專業證書和自學考試一再升溫。1997年,全省各類成人高等學校共招收本專科學生6萬人,在校學生19.4萬人。每年都有100多萬人次參加各個專業的自學考試,合格率逐年上升。為了滿足自考學生的學習需要,山東省在省內有條件的各類院校試辦了各種專業的自考助考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再就業培訓必須注重時效性和針對性,應將職業培訓和素質培訓結合起來
再就業培訓主要對象是下崗職工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在近一段時間內主要是對城鎮下崗職工。由於再就業是這部分職工生存和發展的首要問題,因此,在短期內再就業培訓主要是一種就業性培訓,通過讓下崗人員掌握一種新技能,使其盡快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減小社會壓力。為此山東省出台了一係列措施,鼓勵各類學校機關和企業利用現有的培訓設施,采取大部分免費的形式對下崗人員進行專門技能培訓,下崗人員最為熱衷的專業,如計算機簡單操作、會計、營銷、家政服務、社區服務等,采取速成教育的方式,以促其盡快就業,僅1997年一年就對11萬失業人員進行了轉崗培訓,培訓後的再就業率達到70%以上。
從長期看解決下崗人員的就業問題應著眼於知識更新和素質提高兩方麵,要注重培養勞動者一專多能。為此,山東省確立了將市場機製引入到職業教育中,把技能教育作為一項基礎產業,提高技能教育向民間開放的程度。考慮到新增就業者的素質均高於再就業者的素質,因此實施以年齡和失業期限差別為中心的特殊群體的就業扶持政策,在他們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適當降低收費標準。目前省內僅勞動係統就建立了縣以上就業訓練基地142個,近期山東擬籌措資金15億元,專項用於建設專門的再就業培訓機構和提供優惠的培訓服務,力爭使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再就業率達到60%以上,其它地區達到50%以上,到2000年分別達到70%和60%。
湖南集約經濟增長條件下勞動就業與職業培訓①(①《湖南統計年鑒》(1998)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年版
《關貿總協定與湖南對策研究》湖南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
產業結構變更與勞動力供求狀況預測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遊南岸,南接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達地區廣東,北連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是一個擁有.6400多萬人口的農業大省。改革開放以來,湖南省采取有效措施,改革了經濟體製,使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均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黨的“十五大”以來,湖南進一步加大了經濟體製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力度,促使湖南的產業結構、勞動就業結構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使湖南的勞動就業與職業培訓遇到了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一)產業結構變化概況
1978年,湖南省國內生產總值146.9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59.83億元,占40.7%;第二產業59.82億元,占40.7%;第三產業27.34億元,占18.6%。進一步看,在第二產業總值中,工業為51.94億元,占86.82%;建築業為7.88億元,占13.17%。在第三產業總值中,交通運輸、郵電業為5.91億元,占21.62%;商業為9.71億元,占35.52%;金融保險業為2.55億元,占9.3%;房地產業為2.03億元,占7.4%;社會服務業為0.62億元,占2.3%。當年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86元。
到1997年,湖南省國內生產總值增至2993.0億元,比1987年增長1936.19%,平均年增長9%。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為855.75億元,占28.6%,比1978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為1166.97億元,占39%,比1978年下降了1.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為970.28億元,占32.4%,比1978年上升了13.8個百分點。再進一步比較,在第二產業總值中,工業為1019.12億元,占87.33%;建築業為147.85億元,占12.66%:均同1978年差不多。在第三產業總值中,交通運輸、郵電業為195.38億元,占20.13%;商業為270.12億元,占27.8%,比1978年下降了7.7個百分點;金融保險業為119.22億元,占12.3%,比1978年上升了3個百分點;房地產業為65.75億元,占6.7%,比1978年略有下降;社會服務業為39.66億元,占6.7%,比1978年上升1.3個百分點。1997年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64.3元。
綜上所述,湖南省產業結構的變化,主要表現為第一產業比重明顯下降,第三產業比重突出上升,第二產業原地踏步;第三產業中商業萎縮較大,金融保險業、社會服務業穩步發展。
(二)勞動力就業現狀及其前景
1、勞動力就業現狀
1997年底,全省從業人員3560.29萬人,比1978年增加1280.24萬人。其中第一產業有1998.59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56.1%;第二產業有802.25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22.5%;第三產業有759.45萬人,占從業人數總數的21.4%。與1978年相比,第一產業從業人數比下降了22.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從業人數比增加了9.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增加了13.2個百分點。
從產業內部從業人員分布來看,第二產業從業數中從事建築業141.25萬人,占17.6%、從事工業的占83.3%;在第三產業中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人數為119.14萬人,占15.7%,從事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有348.31萬人,占45.9%,從事金融、保險業有18.11萬人,占2.3%,從事房地產業有2.14萬人,占0.3%,從事社會服務業有65.46萬人,占0.86%。
按不同經濟類型來看,到1997年底,國有經濟單位從業人數為486.56萬人,占13.7%;集體經濟單位從業人數為2585.03萬人,占72.6%;城鎮個體、私營經濟單位從業人數為457.0萬人,占13%。與1978年相比,國有經濟單位從業人數增加1189.46萬人,增幅為67%;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從業人數增加28.76萬人,增幅為35%;城鎮個體、私營企業勞動者增加200.01萬人,增幅為571.45%。1997年度,城鄉個私經濟單位從業人數與國有經濟單位大致相當,且有擴大趨勢,較1996年度個私從業人數淨增30萬人。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1997年底為3.9%,1998年6月底為3.87%。
2、勞動就業前景
勞動力供給方麵湖南省1997年末勞動力資源總計4154.99萬人,其中,城鎮858萬人,農村3296.64萬人;正式登記失業人員29.02萬人,16歲以上在校學生城鎮有65.31萬人,農村有45.64萬人。目前,湖南省尚未安置的下崗分流人員達60萬人,預計今後三年至少還有60萬名幹部職工要分流下崗,加上每年城鎮新增60萬勞力,今後三年內需要安置人員預計達300萬人。
勞動力需求方麵以湖南省近幾年來城鎮新就業人數(萬人)為例:
湖南省第一產業一直是勞動力需求大戶,這與農業大省省情相吻合。不過,第一產業勞動力需求呈下降趨勢,1997年比1978年下降了22.3個百分點,且農業品種結構不合理、加工轉化能力低、農民增產增收難同步矛盾日益突出,嚴重地製約著第一產業發展,同樣嚴重地妨礙著勞動大軍進軍第一產業。
湖南省第二產業穩步發展,對勞動力需求是巨大的,但建築業滯後,加上工業行業效益普遍不景氣,極大地影響著第二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
湖南省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對勞動力需求十分旺盛,尤其是從事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人員有增無減。湖南商業萎縮嚴重,金融保險業、社會服務業步子不大,有許多潛力待挖掘。
根據上述情況及其發展趨勢,湖南省今後就業前景是:一方麵依然麵臨著較大的壓力,另一方麵也蘊藏著不小的潛力,所謂挑戰與機遇並存。隻要認真總結成功經驗,並根據形勢發展采取相應的對策,一定能把未來的就業問題解決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