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上說,文學不僅要表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高度,而且要與世界其他文明進行橫向聯係,網絡文學在這方麵顯然是有優勢的,它的時代特征非常明顯:有自由、寬容、真實、平等的原則;有寬闊無比的向別人學習、向自我挑戰的空間;有無拘無束,充分表達的民主權利。更重要的是,網絡文學基本上擺脫了對意識形態的依附,讓文學回歸到了新的起跑線上。可以看到的是,網絡文學對當代中國文學的撞擊是令人欣喜的,在未來的歲月裏,它將有可能重組中國文學的格局,使中國文學產生新的造血功能,並創造出新的文學空間。
(《中國新聞出版報》專家訪談)
追求“每個人都能成藝術家”的夢想
——盤點走過十年發展曆程的中國新興網絡文學
采訪者:張曉然,《新民晚報》文化新聞部主任
受訪者:馬季,中國作協《長篇小說選刊》編輯部主任
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長篇小說選刊》雜誌社、中文在線主辦的“網絡文學十年盤點”活動自去年11月啟動以來,經過網民推舉和專家審讀,目前已快接近尾聲。網絡文學走過十年風雨路,各方評價不一,通過這次盤點我們看到了什麼?今天,本報特約該活動負責人之一馬季通過郵件答本報記者問,為讀者對中國網絡文學狀況作一次盤點。
全民參與影響驚人
記者:在主辦這次活動中,您對網絡文學的發展有一個什麼樣的總體印象?
馬季:網絡文學,全民參與,在短短十年時間裏,無論是按字數還是按篇計算,其原創文學作品已經遠遠超過當代文學60年在紙質媒體發表作品的總和。自2000年以來,網絡小說的出版量(總印數)每年大約以25%的速度遞增,全國大部分書城、書店都設置網絡小說的專櫃。除了書籍之外,網絡原創小說還衍生出諸如電視、電影、電子遊戲和動畫等其他樣式的文化產品。以上現象說明,網絡寫作爆發出的能量是驚人的,而文化全球化,以及中國社會、經濟、文化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是網絡文學產生和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盡管網絡文學在發展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它所形成的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已經無法回避。
形式多樣有別傳統
記者:網絡文學目前有些什麼類型?
馬季:網絡寫作通過不斷嚐試,讀寫磨合,海量更新,迅速淘汰,產生了一些有別於傳統文學的新的表現形式和手段。以類型小說為主幹的網絡作品目前大致可分為:玄幻奇幻類、架空曆史類、穿越類、武俠仙俠類、都市言情類、靈異驚悚類、軍事類、遊戲類、競技類和科幻類。它們還可以進一步細分,比如僅玄幻奇幻類一項就可分為東方玄幻、轉世重生、魔法校園、王朝爭霸、異術超能、遠古神話、駭客時空、異世大陸、吸血家族等,其內容與形式各具特色。
都市青年生活寫照
記者:網絡文學的寫作者與傳統的作家區別在哪裏?
馬季:網絡文學剛形成的時候,僅僅是一種寫作陣地的轉移,吸引了眾多文學青年加入。這一批寫作者大部分在傳統媒體上發表過一些作品,隻是進入網絡前還沒有影響力。他們經過比較嚴格的寫作訓練,基本功比較紮實,對傳統文學有獨立的認識和思考。
與傳統文學相比較,他們作品的主要特點是價值觀念發生了變化,以都市青年生活為主要表現對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總體來說,他們的作品仍然可以納入傳統文學理論的框架進行研究和批評,如安妮寶貝、寧財神、李尋歡、邢育森、慕容雪村、江南、今何在、燕壘生、王小山等。他們憑借實力在網上聲譽鵲起,然後在傳統文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進入知名作家行列。
網絡互動激勵創作
記者:後來的網絡寫手是不是更個性化了?
馬季:後一個階段中,寫作者在網絡中成長。這批寫作者的代表人物是蕭鼎、當年明月、天下霸唱、酒徒、血紅、唐家三少、隨波逐流、知秋、玄雨,包括台灣的王文華(《蛋白質女孩》的作者)等。網絡是他們成長的地方,雖然他們也看到外麵的世界,但網絡似乎更適合他們生存。他們的作品通過網絡進入了圖書市場,但在文學界的影響微乎其微,遠不及第一階段的網絡作家,有一點可以證明,他們的作品在文學期刊幾乎是空白。這批寫作者作品的特點是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對文學經典的消解。傳統的文學理論已經無法準確解釋他們的作品,因此造成了對話的困難。目前他們仍然是網絡上最有活力和影響力的寫作者。
這一批年輕的寫作者,大部分初期的時候沒有主觀上的寫作意識,自己讀過書,有一點想法,上網以後,就開始貼一些隨意性的作品。沒想到大家有回應,慢慢覺得這個東西對他的人生有價值,就開始寫作了。受到網民的追捧之後,有了互動,創作欲望被激發出來了,從這個角度看,網絡對作家的產生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像蕭鼎這樣的作家,寫作之初主要是追求自我娛樂和消遣,因此天馬行空、不拘形式,作品的個人化趨勢十分突出。天下霸唱自述在寫作《鬼吹燈》之前,連500字的工作報告都不會寫。這批寫作者上網前基本沒有在傳統媒體上發表過作品,雖然對傳統文學有過閱讀,但審美趣味已經發生明顯變化。他們不知道朦朧詩,不了解先鋒小說,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學青年,對所謂的文學使命感沒有多大興趣。
觀念變化修養不夠
記者:現在80後的寫手多了,他們的情況如何?
馬季:這批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和網絡共生,網絡就是他們的家,很自然的。他們的特點是在生活觀念上發生了重大變化,世界觀、人生觀與上一代人出現了明顯的斷裂。由於他們和網絡是同步成長的,是共生的,因此在他們心目中,網絡就是主流媒體,他們很少關注傳統媒體,也很少關心文學的社會價值。他們很可能不知道中國有哪些文學期刊,不關心,也不想知道。這一批網絡寫作者的特點和優勢得到了發揮,但要寫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光靠自由精神是不夠的。青春小說和新近流行的小白文,代表了他們目前的寫作狀況。在整體上,他們的人生態度更趨開放,但文學修養有待提高。
新型結構利弊各現
記者:您認為網絡文學的利弊有哪些?
馬季:網絡文學使作家的產生機製發生了變化。區別於傳統作家的是,網絡作家的知識結構與身份背景千差萬別,他們的創作因此有著別樣的風情與廣闊的視野,對產生新的文學空間有強大的推動作用。網絡文學側重於娛樂性和休閑功能,文學的社會性和意識形態的作用力降低。這一點利弊兼而有之。
網絡文學展現了“寫作”與“生存”的新型關係。網絡作家的“生存”體驗對於“寫作”呈現了最直接的意義,他們具有“在生存中寫作”的非功利性;而傳統作家則是“在寫作中生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靠寫作吃飯。網絡文學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使作家在創作過程中直接與讀者對話,創造了新的讀寫關係模式。
網絡文學是新的文化產業鏈的開端產品,它比傳統文學更具可塑性、開放性和延展性。網絡作品、電子收費、書籍、電視劇本、漫畫和動畫、網絡遊戲的機製正在逐步建立。傳統文學一直以關注現實生活為己任,而網絡文學側重於對幻想世界的描述。這也是新一代作家麵對變幻莫測的世界作出的反應,潛藏著新的文學發展空間。網絡文學是對作者發表、出版權的解放,實現了“每個人都能成藝術家”的平民夢想,使文學寫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同時也要注意網絡寫作標榜多元、對抗主流、瘋狂複製、雜亂拚湊等問題對文學寫作的耗散作用。
網絡文學的快餐化導致創作主體的失陷,思想深度被削平,文本結構簡單、寫作技法粗糙,嘩眾取寵、格調低下等許多問題,也使其在藝術水準上與傳統文學作品之間存在較大距離。
商業模式推動下的網絡寫作“兌水現象”日益嚴重。像早期網絡作品如《悟空傳》《此間的少年》那樣,既能顯示網絡文學特征、又十分“惜墨”的作品愈來愈少,二三百萬字的長篇小說鋪天蓋地,勢必導致作者的才情迅速耗損。
正視問題提升價值
記者:您是如何看網絡文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馬季:我們要正視網絡文學存在的各種問題。比如,網絡寫作者在寫作中大量存在片麵追求感官刺激的現象,以為誰能抓住這一點,誰就能在讀者那裏得到響應。這幾乎是互聯網“平民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對於這一現象,《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認為:“原因很簡單,一是新奇,讀者沒有接觸過;二是懸念,讀者猜不到情節。如果小說都像國產電視劇就很沒意思了,大家一看開頭就能猜到結局,無法提起讀者的興趣。如果作品缺少了想象力,就難以給讀者帶來閱讀的快感,也就很難說是好作品了。”但有些小說充斥著血腥,看了讓人毛骨悚然。一味追求閱讀效果,想方設法奪人眼球,這個做法對提升作品的價值有害無利。
還有,獵奇傾向嚴重,對青年讀者產生不健康的心理暗示。網絡寫作者在寫作中普遍存在獵奇心理,網絡恐怖靈異小說的核心是恐怖,其故事往往追求離奇和晦澀,人物行為怪異,完全不適合成長中的青少年閱讀。但是可悲的是,這些小說的作者本身就是低齡、涉世不深的青年人,而小說的讀者絕大多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甚至是更加年輕的在校學生。他們究竟是在怎樣的社會背景、成長環境中感受這些另類的恐怖文化,這其中存在的問題,值得教育界、文化界人士深思。
另外,無深度、平麵化,追求閱讀快感和閱讀刺激是網絡文學最主要的審美缺陷。總體上看,網絡寫作者主要由都市青年組成。與傳統作家相比,他們的作品時尚淺顯,流於形式,缺乏關注人類命運的意識,在藝術上和思想深度上還遠未成熟,缺少深邃的社會意義、人生感悟和深層的文化積澱,缺少責任感與理性思考。因此,網絡文學目前還難以滿足更多讀者深層次的審美需求。這當然和網絡文學追求情緒化、隨意化、即興化的創作方式有關。無拘無束、隨心所欲地表達自由,為文學回到天真、本色和誠實創造了條件,但同時也為濫用自由、膨脹個性、創作失範大開了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