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脈新流(2 / 3)

血紅,原名劉煒,苗族,湖南常德人。畢業於武漢大學計算機專業。2003年起從事網絡小說創作。作品有《我就是流氓》《流氓之風雲再起》《流花洗劍錄》《龍戰星野》《升龍道》《逆龍道》《邪風曲》《神魔》《巫頌》《人途》《天元》《逍行紀》《邪龍道》等多部小說,創作總字數達到1400萬字。被讀者譽為“網絡寫手第一人”,是“起點中文網”第一位(2004年起)年薪超百萬的網絡寫手。血紅的寫作以超高的寫作速度和強大的情節控製能力著稱,文風獨特,極易辨認,作品主角通常都帶有獨特的市井氣息。

公裏,滿族,1968年10月出生於北京,現任北京晨報評論部主任。自幼酷愛文學,立誌從事新聞事業,曾於報章雜誌發表各類作品,從業以來,主持編輯的版麵以及體育、時政、社會評論曾分別獲中國新聞獎、北京新聞獎、北京日報集團新聞獎、北京體育局優秀新聞獎、全國早報聯盟好新聞獎等各級獎項。網絡小說《磚頭王老五相親記》在晉江原創文學網連載,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書並參加首屆網絡小說大賽,獲得特等獎。

餘繼聰,雲南楚雄人,彝族,1971年6月生,199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文係。2005年創辦“中國美文網論壇”,四次推薦原創散文在散文選刊發表專輯“中國美文網小輯”。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雲南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兼任中國散文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散文家》雙月刊雜誌副總編;北京《華夏散文》月刊雜誌副主編,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散文集《炊煙的味道》獲得第六屆雲南省政府文學藝術獎二等獎、天津市第十八屆文化杯全國孫犁散文獎優秀散文集獎,雲南省文聯“邊疆文學獎”,雲南日報文學獎,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第二屆“馬櫻花文藝創作獎”一等獎,中共楚雄州委宣傳部“楚雄州四個一批人才獎”。

剛傑·索木東,藏族,甘肅卓尼人,1970後生,供職於西北師範大學。早期在紙媒發表有大量文學作品,本世紀初接觸網絡文學,最早加盟“藏人文化網”,任文學極地版主(藏巴哇);先後任“非常道文化網”、“莽昆侖論壇”、“大敦煌論壇”等文學論壇詩歌版主;早期和別人聯合創辦有“我們論壇”等,在“中國西藏信息中心”等大型網站開辟個人專欄;活躍在“天涯社區”、“故鄉社區”、“詩選刊論壇”、“星星詩歌論壇”等全國多家文學網站(論壇),發表有大量網絡詩歌作品,建有個人文學博客。

蘭喜喜,回族,1982年出生於寧夏,西南大學文學碩士。著有長篇小說《零度青春》(2006年)、《一座城市的故事》(2007年)、《五月,我在為你流淚》(2008年)、《南方,我遙遠的愛》(2010年),散文集《被遺忘的幸福時光》(2009年),電影劇本《家書》、《成長的十七歲》、《少女瑾賣血記》等。《零度青春》獲“2009新浪原創工作室年度最佳作品”。

楊昌祥,苗族,1966年出生,現任廣東省中山市作協網絡文學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曾擔任湖北恩施州建始縣報副刊編輯,報紙停辦後活躍於網絡文壇多年,2010年出版散文集《清江,就這樣流淌》。

嘎代才讓(網名:黑人、西部藏人),藏族,甘肅夏河人,1980後生,先後在青海日報、甘南州文聯工作。除積極在各類文學紙媒發表作品外,近兩年活躍於網絡文學論壇,任“藏人文化網文學極地”、“莽昆侖論壇”、“非常道文化網”等多家文學網站(論壇)的詩歌版主;和別人聯合創辦“草原部落論壇”;在“中國西藏信息中心”等大型網站開辟個人專欄;活躍在“天涯社區”、“詩江湖”、“個”、“唐”、“流放地”等全國多家文學網站(論壇),發表有大量網絡詩歌作品,建立有多個個人文學博客。

米米七月,原名黃菲,土家族,1986年生於湖南張家界。16歲開始在天涯舞文弄墨發貼,2005年出版長篇傷世小說《他們叫我小妖精》,2007年出版長篇民俗小說《小手河》,2010年出版長篇小說《肆愛》,被前輩和媒體譽為80後最具名著氣質的美少女作家。

韋小麗(網名:忽然之間)壯族,現居武漢。晉江原創網創造銷量奇跡的超人氣作者。喜歡用簡單細膩的文字表達內心的強烈感動,那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溫暖與幸福,隨著筆尖慢慢呈現在讀者麵前,隻想讓更多的人學會珍惜、學會擁有。被讀者稱為“最溫暖的寫手。代表作《曖昧》(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7月出版),連續49周盤踞當當圖書暢銷排前列,加印數次,銷售已超三萬冊。《若即若離》(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2009年11月出版),深受學生喜歡,校園暢銷。《一生隻要一個你》(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上市即熱銷並加印。《不輸》已簽約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王小忠,藏族,甘肅甘南人,1980年生,供職於臨潭縣第三中學。在紙媒發表有大量文學作品。擔任“歲月”等多家文學論壇版主,活躍在“詩選刊論壇”、“星星詩歌論壇”等全國多家文學網站(論壇),發表有大量網絡詩歌作品,建立有多個個人文學博客。

唐玉文,瑤族,廣西賀州人,在起點中文網、幻劍書盟發表了《神探鍾仆》、《瑤鄉傳奇》、《神奇的特種兵》等中長篇電子圖書6部,其中《神探鍾仆》獲得幻劍書盟2005年網絡文學大賽創新獎,並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這套三卷本的長篇小說,成為富川瑤鄉有史以來出版的最長篇幅文學作品。

蘇柯靜想,又名靜想,原名鍾進翔,裕固族,1970年出生於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原明花區蓮花鄉紹爾塔拉(鹽堿草原)。在各類報刊發表民族題材小說、詩歌近百首(篇)。主要詩歌作品有:《紅係腰》、《堯熬爾》、《姑娘蘇姬斯》、《我的棗紅馬》、《夢中故鄉》、《薩裏瑪珂》、《太陽民族》、《天鵝琴的故事(組詩)》等,主要小說作品有:《薩爾走過的草原》、《雪蓮》、《白房子黑帳篷》、《白駱駝》等,其中部分小說被收入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狂奔的彩虹馬》、甘肅肅南皇城二中出版的裕固族鄉土教材《裕固族文學作品選讀》等書籍。2005年開始涉足網絡文學,其中,小說《薩爾走過的草原》獲得“電信杯”金張掖首屆網絡文學大賽小說類優秀獎。

烏娜姬,本名蕾蕾,鄂溫克族,1979年生於黑龍江,西北大學畢業,現定居西安。大學期間1999年上網,曾獲碧海銀沙主辦的文學創作大賽小說組二等獎和西陸文學五虎將稱號,其個人博客,在搜狐有一批讀者,忝列文化名人專欄。自2007年開始專門從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獲《故事大王》2007年度十大人氣故事獎;以烏娜姬筆名撰文於《中國民族》,負責民族文化名人專欄工作,介紹少數民族名人和一些文化習俗。

夜有輕寒,回族,出生於70年代末,貴州威寧人。以新人新作身份蟬聯晉江原創網首頁各大排行榜,閱讀者眾多,好評如潮。代表作《一霎移魂變古今》(敦煌文藝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隨後陸續推出多部作品簽約出版。很喜歡看悲劇,卻沒寫過悲劇,是傳說中的“親媽”,不虐主角,不虐讀者,隻虐自己。

吳治由,筆名吳非,苗族,生於1982年6月,都勻市某校教師。2002年開始詩歌創作,涉及多種文體寫作,作品散見《人民文學》、《民族文學》、《燕趙詩刊》等報刊,入選《2007中國最佳詩歌》、《2007詩屋詩選》等多種文學選本。深圳書香世界文學網專欄詩人。2005年創建“在路上”詩歌網站論壇,策劃並主編論壇同名詩歌民刊《在路上》。詩集《真想,給生活一記響亮的耳光》,是黔南“80後”詩人公開出版的第一部詩集。

謝曉倩(網名:雪脂蜂蜜),土家族苗族混血,出生於黔東小山城,目前在長春攻讀碩士研究生。自幼喜歡編故事,大學期間受同學鼓勵,開始上網碼字。因為腦海裏天馬行空,所以偏愛寫遙遠的古言小說。早期文筆稚嫩,筆下小說平淡無奇。通過不斷努力,文筆日漸成熟。並將苗嶺傳說,懸疑,詭異,玄幻等元素揉入文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代表作《九珠三曲》。

江晨舟(網名:Fresh果果)土家族,籍貫湖南鳳凰,1986年6月出生於貴州,2005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喜歡看書和旅遊,鍾情曆史和科幻。《仙俠奇緣之花千骨》(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2010年5月台灣繁體版上市,並改編成手機遊戲。新作《脫骨香》預計2010年10月出版。

趙天白(網名:Neith)滿族,喜寫鬼怪奇談、民間瑣事,借此類虛妄故事寫心中對人情世態之感悟。希望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生動展現於讀者眼前,風格細致清淡。代表作《嫁衣坊》。

廣西壯族自治區一批“80後”民族作者,則以比較集中的方式參與網絡寫作,他們的作品有鮮明的現代感和強烈的娛樂性、針對性。他們主要集中在“自行車”、“漆詩歌沙龍”、“揚子鱷”、“南樓丹霞”、“相思湖詩群”等5個詩歌站點。在30多位寫作者中有壯、瑤、苗、侗、毛南、回、水和仡佬等少數民族,其中,多數選擇詩歌創作,如三分夜色的“死亡”、費城的“鄉愁”、陸輝豔的“虛妄”等內容的藝術表現已經初具特色。其中的佼佼者在紙質文學刊物頻頻亮相,如費城、陸輝豔、甘應鑫等,已經成為“80後”作家群體中的重要成員。這批寫作者多數出生在偏僻的鄉鎮或城鄉結合部,求學在喧囂的城市或寂靜的小城,工作在偏遠的城鎮或繁華的都市,他們既有對自上而下社會弊病的批判,又有對美好社會人生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他們既有務實的人生態度和激進的個人行動;又有修身養性的強烈的人生願望。民族精神在他們的創作中獲得了新的表現形式。

在虛實之間穿越與流浪——回族網絡作家夜有輕寒、蘭喜喜創作簡論

網絡改變了社會,基於網絡的傳播方式將人與世界的關係最大限度地拉近,偏遠地區的民族作家也在經曆一場人與時空的重新塑造過程。超越地域的文化想象,使新一代民族作家進入了更加廣闊的話語選擇環境當中。我們都知道,當今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想象的範圍,人類的想象力因此而遭受到最為嚴峻的挑戰。在實體的現實世界體製嚴謹、體係完備的背景下,網絡社會自然而然承擔起了任想象馳騁的與現實世界所平行的“第二世界”。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想象是它的重要手段,網絡小說在網絡社會已經相當健全的情況下扮演著反映網絡社情和傳播方式改革的重要角色。想象與現實在網絡小說中的交鋒令人眼花繚亂。十多年來,網絡小說創作實現了量的積累,正在向質的高度轉化,它至少在兩個層麵上應該引起人們的思考:一是“怎樣寫”的問題,即網絡小說是怎樣創作和傳播的;二是“誰在寫”,似乎網絡隱藏了資源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身份狀況,但這種主動的隱藏卻在網絡技術發達的情況下變得十分被動,使得我們仍然能夠透過作者的身份特征探尋他們作品的內涵和外延。回族青年作家夜有輕寒、蘭喜喜的網絡小說擁有大量網絡讀者,其主題、技巧、表達方式和傳播策略等問題都值得關注。

解密身份

以民族身份進入網絡文學創作領域,並在網絡上引起強烈反響的並不多見,曾以新人新作麵目蟬聯晉江原創網絡各大排行榜的夜有輕寒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回族身份對創作究竟產生多大影響?目前尚無準確答案,但透過作品,可以感受得到他對民族身份的自我認同和主動皈依。從人類學角度上看,民族與精神信仰的必然聯係體現在民族文化上麵,而語言是民族文化最為直接的體現。在夜有輕寒的網絡小說代表作《一霎移情變古今》和《重樓難鎖相思夢》中,人物和情節多次從南至北跨越不同民族文化區域,前者的布倫族,後者的伊諾族、傣族,這可以從一個側麵印證其心靈深處對自我民族身份的認同,甚至是通過創作所進行的心靈還鄉活動。

一般來說,在網絡上體現身份特質的還有其網名。在現實世界裏,姓名主要作為一種一個人區別於其他人的符號出現,並不具備特殊的含義。即便是作家的筆名,隻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對其個人身份文化化的解釋。但網名則不同,它是作者暢行網絡的唯一身份證。網絡的出現使一元世界出現了可被感知的另外的對照物,在現實世界往來穿梭的網民分別以不同的身份和麵貌進入網絡這個第二世界。第二次命名權的掌握使得網名完全成為個人心境的體現,或寓意某種期望,或呈現個人某種狀態,甚至可能是無厘頭的胡搞。夜有輕寒作為一名女性網絡小說寫作者,其在“夜”和“輕寒”之間通過“有”字連接,體現出她試圖以孤獨而有冷峻的性格展現給讀者的努力。這個頗有禪意的名字被置於那些傳奇故事的首頁,揭露的謎底是她以縱橫馳騁的想象表達她對現實的穿越。

夜有輕寒是從讀者成長為一個作者的,這是網絡寫手普遍的成長經曆。她曾經坦言,因為在網絡上看到部分原創小說的故事“不怎麼好”,自信能夠創作出比那些小說更好的作品,於是懷著一種超越的目標開始創作。事實上她的這番話道出了網絡小說的特性:網絡小說是讀者寫給讀者看的作品(台灣九把刀語,《依然九把刀》,台灣蓋亞出版社2009年版)。正因為網絡小說的作者先期有過閱讀網絡小說的經曆,所以他們會窺到網絡讀者對小說的期待,熟知“走紅”的奧妙。這種讀者、作者合二為一的身份令他們找到了一條成功的便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