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閑情三題》被選入《2003年精短美文100篇》(長江文藝出版社);
12、《文人》被選入《現當代文誦讀精華(高中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13、《紅樓俗話》被選入《2004年當代散文精品》(廣州出版社);
15、《敝帚自珍》被選入《2004年中國年度散文選》(漓江出版社);
16、《台子》被選入《2005中國散文年選》(花城出版社);《讀者·鄉土人文版》(2008年9期);《2008年精短美文》(長江文藝出版社);
17、《露台》被選入《2005中國年度散文選》(漓江出版社);
18、《伶魂》被選入《2006中國散文年選》(花城出版社);《世間最美麗的眼睛2005-2006散文精品》(百花文藝出版社);《21世紀中國經典散文》(內蒙古文化出版社);《新世紀優秀散文選》(花城出版社);
19、《東臨碣石觀滄桑》被選入《2005中國年度散文選》(漓江出版社);
20、《在激流外永生》被選入《中國散文排行榜》(北京工業出版社,2006年);
21、《翻閱驪山》被選入《2006年散文隨筆選》(文化藝術出版社);
22、《黃河岸邊的那條白狗》被選入《2007年精短美文》(長江文藝出版社);
23、《父親是棵刺》被選入《2007中國年度散文選》(漓江出版社);
24、《大海是我的一汪淚》被選入《2007年最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散文選》(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5、《土語聖境》被選入《百年美文》(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
26、《燕子?春雨》被選入《2008中國年度散文選》(漓江出版社);
……
此外,還有《打春》一文在《山西日報》發表後被全國範圍內發行數百萬份的《語文報》作為佳作予以賞析,又被甘肅省2003年中考語文試卷納入閱讀試題。
喬忠延散文的重要影響還表現在多篇作品獲獎上。它們是:
1、《彎彎的桃樹》獲1991年山西省青年散文大賽獎;
2、《仙洞逍遙遊》獲1990年山西省遊記征文大賽獎;
3、《鼓人》獲1993年《人民日報》精短散文大賽獎;
4、《壺口奏鳴曲》獲1993年壺口杯散文大賽獎;
5、《土地》獲1994年《太原晚報》散文征文獎;
6、《瀟灑醉一回》獲1996年《漳河水》雜誌優秀散文獎;
7、《我的故鄉西遊記》獲2008年《山西晚報》讀書征文獎;……
對讀者有益的優秀作品自然不止於被評、被選、獲獎等現實層麵,至關重要的是要繼續經受時間的考驗,長長的中外文學史都已證明,優秀之作不隻是“有益於天下”,也一定是“有益於後人”(顧炎武語)的,所以喬忠延先後獲得了山西省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冰心散文優秀獎、冰心兒童文學圖書獎。我們相信喬忠延的散文佳作不僅會受到當代人的關注,依然會受到後世讀者的歡迎!
寶貴的創作經驗
喬忠延的文學創作已曆時整整30年,他在為我們辛勤奉獻了數百萬字作品的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創作經驗,從另一方麵確立了他優秀散文家的地位。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條值得特別重視:
第一,實寫親曆生活,展示本真人生。
生活永遠是文藝創作取之不盡的唯一源泉,而“散文領域——海闊天空”(秦牧語),大到宇宙蒼穹,小到沙粒樹葉,都可以成為散文題材,關鍵是“所見者真,所知者深”,要像已故散文大師秦牧先生所說的“都有告訴旁人的價值,這才動筆寫它”(《長河浪花集·序》),才能做到“寫作應該對社會進步有益”(《答謝和自白》)。喬忠延自己也認為:“藝術家要用自己的美境感染人心,推進社會,同樣,文學家也要用自己筆下的美好人物,美好氛圍去塑造新人,推進社會……都是為了人類更美好”(《答曾紹義教授十二問》),所以他選擇了寫自己的童年直到中年半個多世紀以來親曆的真實生活,一方麵再現了不同時期那一幅幅引人聯想、回憶、反思的生活圖景,同時又給讀者展示了他人生路上的歡樂、痛苦和種種矛盾,既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時代曲折前進的側影,也看到了一名農村娃成長為優秀作家的心路曆程,看到了喬忠延幾十年來的生命軌跡。
應該說,喬忠延選擇寫親曆生活看似不經意,實則充滿了“曆險”,沒有人生的自信和勇敢精神,是不可能作出這種選擇的。如前所述,寫親曆生活目的是要讓讀者看到作家的“本真”,而這種“本真”的呈現雖然保證了散文賴以存在的“真實”性,但還必須以“有益於天下,有益於後人”為前提,也就是說不管你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人事景物,還是寫你自己的所感知所覺悟的情誌理性,都首先必須要“有告訴旁人的價值”、“對社會進步有益”才行,這不能不是對作家德、才、學、識的全麵檢驗,哪一麵有欠缺都會赤裸裸地暴露在讀者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