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附錄(2)(2 / 3)

1、席揚:《本真的情愫,撩人的韻致——喬忠延散文談片》,刊《太原日報》1990年7月9日;

2、何鎮邦:《尋常家語寫華章——讀喬忠延散文》,刊《散文選刊》1990年第9期;

3、王愚:《實用與性情》,刊《山西日報》(1993年);

4、韓石山、席揚等:《喬忠延散文作品眾家談》,刊《山西晚報》1993年10月14日;

5、席揚:《散文的風神——走向清遠》,刊《夢幻歲月》(1994年);

6、何西來:《枯榮歲月·序》,刊《山西日報》1997年5月19日;

7、張中行:《炎涼歲月·序》,刊《臨汾日報》(1997年);

8、樓肇明:《在豐饒和荒脊的網扣裏“拔步”——序喬忠延〈遠去的風景〉》;

9、段崇軒:《故都的沉思》,刊《山西日報》(2000年);

10、古耜:《在遠逝的風景裏咀嚼人生與曆史》,《文藝報》2000年11月11日;

11、傅書華:《民間的寫作》,刊《山西日報》2001年2月13日;

12、王愚:《根之茂者其實遂》,刊《名作欣賞》(2000年);

13、劉潤田:《編織美韻的平實之筆》,刊《三秦都市報》(2000年);

14、艾斐:《飄揚的風景·序》,(2001年);

15、孫燕華:《青澀的本然——品評喬忠延〈遠去的風景〉》,刊《當代文壇》2001年第1期;

16、寧誌榮:《時間深處的痕跡——評喬忠延散文集〈遠去的風景〉》,刊《都市》2001年第2期;

17、胡正:《根在堯都叢書·總序》,刊該叢書各冊之首(2003年);

18、段建宏:《戲台與人生》,《長治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19、奚學瑤:《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刊《中國散文評論》2008年第6期;

20、李林榮:《喬忠延散文集〈鄉村記憶〉:沉靜麵對鄉村的常態》,刊《文藝報》2008年2月26日;

……

這裏要著重指出的是,一個作家的創作要得到眾多知名評論家的首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評論家的評論不管采用何種評論方法,其重心都是依據文學創作的基本規律及其正確理論,從文學發展史的實際要求出發,選擇那些確實對文學發展有一定推動作用,對文學理論建設有一定貢獻的作家作品進行總結與評論。由於散文創作的特殊性(如文品與人品的一致性、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趨同性等),對於散文作家作品的評論,評論家們的選擇和用語似乎更為嚴格、謹慎;如果是著名散文家參與評論並得到肯定,沒有突出的特點和實實在在的貢獻,就難上加難了,因為撇開“同行是冤家”不說,最要緊的是被評者必須拿出有別於評論者(散文家)而令其心服口服的“創新”成果。一句話,喬忠延的散文創作倘未做到在“精益求精”的路上走(張中行《炎涼歲月·序》),成為“當下散文創作中不容忽視的‘這一個’”(古耜《在遠逝的風景裏咀嚼人生與曆史》),成為“使我們的散文‘史’的研究有了‘活的事實’”(席揚《散文的風神——走向清遠》),是斷然無法得到北京的何西來、樓肇明、李林榮、張中行、馬力,天津的謝大光、福建的席揚、河北的奚學瑤、遼寧的古耜和山西省內的段崇軒、艾斐、傅書華、劉潤田、寧誌榮等近20位著名文學評論家、編輯家、創作家的切實評論與推介的,自然也無法納入“跨世紀優秀散文家研究叢書”,成為四川大學中文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04、05、07級部分碩士、博士生的研究課題了。

不僅如此,喬忠延的散文還有30餘篇被選入北京、天津、廣東、廣西、湖北、山西等十多個省市出版的全國性散文選集,主要有:

1、《彎彎的桃樹》被選入《1988-1990散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新時期優秀文學大係?散文卷》(中國文學出版社,1992年)和《山西青年作家散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1991年);

2、《仙洞逍遙遊》被選入《山西當代遊記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3、《小小寰球》被選入《當代散文精品選》(廣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

4、《合歡樹下》被選入懷舊文學書係《失落的搖籃》(華夏出版社,1995年);

5、《騾子》被選入《1991-1993散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6、《月亮的故事》被選入《山西文藝創作五十年精品·卷文卷》(北嶽文藝出版社,1999年);

7、《狼》被選入《散文選刊》精品叢書《五十年前的最後一夜》(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國當代散文選》(中國致公出版社,2003年);

8、《鄉村土語》被選入“十年精短散文100篇”《美麗如初》(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

9、《鱔魚》被選入懷舊叢書《老玩具,老遊戲》(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

10、《堯都土話》被選入《2002年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2002年散文年選》(花城出版社,2003年)、《2002年精短美文100篇》(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