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附錄(1)(3 / 3)

6、《炎涼歲月》,1997年8月由文津出版社(北京)出版,責任編輯為無為。

這是“歲月”係列五本中的最後一本,分為“炎涼歲月”、“生命的流程”、胸中的漣漪“和”飄流的思緒“四個係列。著名已故老一輩散文家張中行先生為此書作《序》,既稱讚《炎涼歲月》”與《童話歲月》比,代表思路的筆更加奔放,有形的,是篇幅長了,無形的,是情意深了。總之是顯示作者仍在喜愛文學、精益求精的路上走“又進一步稱道喬忠延的散文創作是”規規矩矩的漸修,走的是如來禪的路“工夫是紮實的”。作為像張老先生這樣的散文大家,對喬忠延散文如此稱道,更表明了喬忠延的散文創作的確進入了優秀散文家的行列。

7、《堯都人傑》,1999年1月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再版,責任編輯為寧誌榮和任如花。

這是繼《堯都滄桑》之後,又一本研討堯文化、抒寫曆史名人的隨筆散文集,它生動地再現了帝堯、衛子夫、衛青、霍去病、霍光、張敞、法顯、柴紹夫婦、石君寶的傑出形象。開卷誦讀,一群各有千秋的名人呼之欲出,重又演繹了他們那非凡的人生。他們在庸俗中尋求,在坎坷中奮爭,讓平常的生活閃耀出了非常的光澤。這光彩輝映身邊,輝映轄域,甚而跨越時空跨越地域,成為洞明人類的華光。

8、《遠去的風景》,1999年5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出版,責任編輯為王丕來。

這是喬忠延第三個係列散文即“《風景》係列”的第一本,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樓肇明先生為此書撰寫了長篇序言:《在豐饒和荒脊的網扣裏“拔步”——序喬忠延〈遠去的風景〉》。一開頭樓先生就別開生麵地稱讚“作家喬忠延先生是位吟誦‘生存之艱難或’艱難生存的歌手”,並認為“他的這一個特點,在當代散文作家中是非常突出的”(著重點為筆者加)。接著便“從哲學現象學文學批評的方法,來考察喬忠延的散文創作”,結論是喬忠延“在生存、體驗、文化、創造四個層麵上,譜出的是:‘豐饒和荒脊四重奏’”,“喬忠延是位在雙重意義上,不疲倦地謳歌‘艱難生存’的歌者”,總之“我心儀喬忠延先生的堅忍不拔,他不避艱辛,在形形色色令人作難的網扣裏拔步的努力。我認為,這是今天這個散文被大眾文化侵蝕的危情時刻,一名嚴肅的有創造力的散文家所應有的寶貴的品格”。

9、《荒疏的風景》,2000年2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北京)出版,責任編輯為胡玉蘭。

這是一本主要抒寫作家故都的曆史文化的隨筆散文集,著名文學評論家、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段崇軒先生撰寫了題為《故都的沉思》作為本書序言,全麵評價了喬忠延的散文,特別深刻地指出:“喬忠延是一位立足於當今的清醒的作家,他沒有沉浸在光輝的曆史中,更沒有迷失在昏暗的塵埃裏;麵對漫漫曆史,以他的學識和經曆,自然免不了迷惘和困惑,但他更以一位作家的直覺和樸素的思想,辨析著曆史的真假、善惡、美醜,解剖著這塊土地的文化積澱,思索著今天的堯都為什麼‘平庸無奇’……這就使他的作品既有了一種蒼茫的曆史感,又有了一種理智的反思味”。

10、《飄揚的風景》,2001年9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責任編輯為寧誌榮。

這是三本“風景”係列的最後一本,是一本報告文學作品專集。著名文學評論家、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艾斐先生在本書《序》中說:“當我看到喬忠延《荒疏的風景》時就很驚喜……其中的文章與先前的散文比,明顯地厚重了好多,深沉了好多”,“我們完全可以斷言:喬忠延在日臻成熟,業已進入了一個清淳的境界”,而在這一本作品中,“所猛烈衝撞與情感的,每每都是融會於形象、場景和詩情畫意中的質樸與真誠。樸則實,誠則靈,真則美,有了這些要素,作品就有了生命與魂魄”。

11、《堯都史鑒》,2003年8月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責任編輯為寧誌榮和任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