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該出事了。
是日下坡時,摔了一跤,編織籃滾了,我躺在地上,疼得好半天起不來。我試著撐胳膊,左臂一點勁也用不上,還疼得厲害。夥伴們扶我起來,送我回家,休息了一會兒,別處好些了,就是左胳膊疼得厲害。隻好去醫院,一拍片子,手腕骨折了。你看,當時的禍害。還算人熟,立即救治,手術複位,用石膏做了固定。傷筋動骨100天,等著吧!等就等吧,病人有的是時間,不怕浪費時間,就是最好的耐心。可是,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總是疼,疼得人心煩、出汗,坐立不安。隻好又到醫院去,醫生看了,沒什麼大問題,給了些止疼藥,說過一周會好些。就熬,就盼,盼一周過去。這一周真長,長得好像過了一個世紀。總算熬過來了,可是,疼痛仍然沒有消解。又去找醫生,醫生以為石膏板過緊,提前鬆解了。滿以為這麼會好受些,孰料,還是老樣子,一個勁的疼。沒辦法,隻好又去看醫生,醫生說,看來是複位時擠壓了神經,做手術吧!這種事情很少發生,百裏挑一,偏偏挑中了咱。不做有什麼辦法?常疼不如短疼,一咬牙,做!做了手術。手術後可想而知,好了。是好了,可是,在好了之前,還有個痊愈的過程,這過程還是疼呀!疼來疼去,折騰了我兩三個月。手腕還是落下了毛病,天氣稍變,又癢又麻又酸,不是種滋味!
該算筆賬了。買菜省的那幾個錢,根本不夠手腕的醫療費,而其中的痛苦又是用金錢難以緩解的,何苦呢?何苦要去坡下買菜?門口一買不就行了。其實,即使下坡買菜,當心些不是也沒事嘛!一件買菜的小事,繞成了住院、手術的大事,我痛苦不說了,還讓好多人為我操心、揪心,因我耽誤工作。
說到這裏,你該明白了吧,我是沒大事,也幹不了大事了,可是,一不小心卻會把小事變成大事,變成自己受痛苦,別人受牽連的大壞事。看來,小事大事是互相變化的。小事無所謂小,大事也無所謂大。大事注意防患於未然,就能扼製,不發展,小而了之;小事若不注意,粗疏輕心,就會變成大事,耗費人力財力不說,還得遭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
所以我說,病人舉動沒小事。
中言心語:
小事大事是互相變化的。小事無所謂小,大事也無所謂大。大事注意防患於未然,就能扼製,不發展,小而了之;小事若不注意,粗疏輕心,就會變成大事,耗費人力財力不說,還得遭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
任何事隻要掉以輕心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故,買菜摔傷正是這樣,恰如輕車熟路翻跟鬥。輕車跑得要快,熟路不像生路那樣操心,於是,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栽跌。
2009年10月11日
適應竟是苦事情
適應,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事情。有時是自覺的,有時是不自覺的;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這自覺和不自覺,主動和被動,貫穿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到了一個新的單位,要適應新的環境;變動了一項新工作,要適應新的工作特點;接觸了新同事,要適應新性格;更換了新領導,那可更重要了,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甚而生活節奏都要有所改變。改變還是適應。
適應,就適應吧,適應怎麼會是苦事情?
這似乎不好理解。一般人去理解,可能適應中的痛苦是指精神方麵的。人都有一定的習慣,習慣決定思維,思維主導行動。行動喜歡按部就班走老路。而要是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思維要變,行動也要變,變的過程難免沒有磨擦。磨擦就是痛苦,精神上的痛苦。
我這裏說的痛苦,不單是精神上的,主要是肢體上的直接感觸。還是從具體事說起吧!
前麵我坦誠說過,在用了一陣胰島素後,我盲目停用了。停用的害處有的是直接反映出來的,是眼前的,有的是間接表現,要過好一段時間才會生發禍害。眼前的症狀是,我明顯消瘦、乏力、頭暈、耳鳴、大便幹燥……小病出來一大堆,樣樣都很煩人。後來,診斷為依賴型糖尿病後,不再存治根的念頭,按照科學的治療方法,老老實實用上了胰島素。
老實說,我所以能活到今天,能夠又有十多年的壽命,全憑胰島素!可是,複用胰島素的那半年多的日子裏,我真是“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裏”。生命的小船在痛苦的風波中顛簸,隨時都有沉沒的危險,我僥幸挺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