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
譯長長的竹席早早地迎著涼爽的微風,空城中月光淡淡。銀河中一隻秋雁飛過,千家萬戶都在夜裏搗衣。照節氣看應該是晚秋了,心裏想著要寫詩酬答,所以睡得很晚。剛才吟誦你的詩句,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鴉叫天明的時候。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培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嘉州西澗
獨憐幽草洞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①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禁火三天,隻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③禦柳:皇城中的柳樹。
④漢宮:這裏指唐朝皇宮。
⑤傳蠟燭:寒食禁火後,宮中以點燃的蠟燭作為火種,傳賜近臣。
⑥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後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五人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裏泛指天子的寵臣。
韋應物
(約公元737年一約公元791年)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語言簡淡。後人每以“陶韋或“王孟韋柳並稱,把他歸入山水田園詩派。
①獨憐:愛憐。
②舂潮:二三月間河水盛漲,稱為舂潮,俗稱桃花汛。
③急:猛,快。
④野渡:荒僻的渡口。
⑤橫:橫浮。
譯我唯獨愛憐那生長在澗邊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樹叢中還有黃鶯鳥在林中鳴叫。帶雨的春潮在傍晚時來勢更湍急,在這郊野的渡口沒有一個人影,隻有那空空的渡船在水邊靜靜地停泊著。
譯暮春時的長安城裏漫天飄舞著楊花,寒食節的東風吹斜了皇城中的柳樹。傍晚宮中賞賜蠟燭給近臣,嫋嫋輕煙隨風飄散,一直飄到了寵臣家中。
①易:指《周易》
②多。
主還:往來。
韋應物
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鷗閑。
楚俗饒詞客,何人最往還。
譯我在林中看完個易》,就到溪邊欣賞水中成雙成對的鷗鳥相互嬉戲。楚地一向多詩人,你與誰應和酬唱往來最多呢?
盧輪
(公元748年一約公元799年)唐代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大曆十才子“之一,由於遭逢世亂,其詩多為傷時感世的憂傷之作,但有些詩卻寫得氣勢雄渾壯美,如《塞下曲》。
①草驚風:指風吹草動。
②平明:天剛亮。
③白羽:箭。
④沒:嵌入。
⑤石棱:大石塊的突出部分。
①月黑:設有月光。
②單於:匈奴首領的稱謂。
③遁:逃跑。
④將:率領,帶領。
⑤輕騎:輕裝的騎兵。
盧論
塞下曲(其一)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譯昏暗的樹林中,草突然被風吹得搖擺不定,颯規作響,將軍以為野獸來了,連忙開弓射箭。黎明時尋找射出的箭,發現它已經深深地嵌入石棱中。
盧論
塞下曲(其二)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譯月亮被雲遮掩,一片漆黑,大雁高飛,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單於偷偷地逃跑了。將軍發現敵軍潸逃,想要率領輕騎兵追趕,正準備出發之際,突然下起紛紛揚揚的大雪,刹那間士兵的弓箭、箭鞘和兵器上落滿了雪花。
李端
鳴箏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譯她彈奏起飾有金粟柱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潔白的
手撥弄著琴弦在華麗的房舍前麵。她故意時常撥錯琴弦,要想盡辦法以博取周郎的青睞。
李端
(生卒年不詳)
字正己,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大曆十才子“之一,以詩思敏捷受人稱道。其詩多為送別應酬之作,尤喜作律體。
①箏:一種如琴的彈撥樂器。
②金粟柱:金粟,形容箏柱裝飾的華貴。柱,是係弦的軸。
③素手:喻指女子。
④玉房:閨房。
李端
喜脅弟又言別
十年離音後,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相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李益
(公元748年一約公元829年)
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其詩歌成就主要在邊塞詩方麵,尤以七絕見長。
①滄海事:指十多年來如同滄海桑田一般的世事變化。
②暮天鍾:黃昏時寺院裏傳出的鍾聲。這句是極言二人敘舊的時間之長。
③巴陵道:通往巴陵的道路。
譯經過了十多年的動亂流離,長大後在異地忽然相逢。初見時驚訝地問你的姓,說起名字才想起舊時的麵容。相互談起分別後經曆的滄海桑田,長談直到山寺敲響暮鍾。明天你又要去往巴陵,我們又要隔山隔水相互思念了。
①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處。
②烽:烽火台。
③蘆管:即蘆笛,管樂器名,出於西域,胡人卷蘆葉而吹。
④征人:出征在外的將士。
李益
肚受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一征人望鄉!
譯回樂峰前的沙地像白雪一樣,受降城外月色如寒霜。這時,不知從何處傳來一曲哀怨的笛聲,整個晚上更加重了出征戰士的思鄉之情。
①瞿塘:長江三峽之一。
②賈:經商的人。
③潮有信:潮水漲落有一定的時間。
④弄潮兒:指能夠迎潮而上,在激浪裏進行表演的年輕人。
李益
家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家與弄潮兒。
譯我真後悔嫁給一個經常來往於瞿塘峽做生意的商人,他久久不返,再三耽誤相會的佳期。假如早知江河中的潮水都能定期漲落,還不如嫁給一個弄潮兒。
孟郊
(公元751年一公元814年)
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寫詩以寒苦之音著稱,追求奇特的構思和瘦硬的語言風格,多表現下層民眾和自己的貧寒生活及遭遇。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