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今南京)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場所。
從表麵看,此詩似乎是在譏諷不懂得《後庭花》乃亡國之音的歌女,實際上是譏諷荒淫佚樂的上層社會,諷刺愛聽這種靡靡之音的座上客即那些不顧國家衰敗的貴族豪紳。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詩中乃是一種曲筆,表現出辛辣的諷刺,堪稱“絕唱”。
【注釋】
①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陳後主所作,後人看作亡國之音。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原文】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①,玉人何處教吹簫②。
【解析】
詩的前二句描繪出遙隔山水的江南秋色,思地即思人,寫景寓離情。後兩句選取特定之景物,借用美麗之典故調侃友人,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喚起人豐富的聯想。
【注釋】
①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又名紅藥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於橋上而得名。②玉人:美人。此喻才子韓綽。一說歌女。
遣懷
杜牧
【原文】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①。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②。
【解析】
這首詩是杜牧追憶在揚州當幕僚時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
杜牧三十三歲之前,在揚州為淮南節度使掌書記。當時揚州極為繁華,杜牧以酒為伴,縱情聲色,經常流連於秦樓楚館中。此詩前兩句即寫此事。後二句抒情,表現了他的悔恨。
【注釋】
①楚腰纖細:“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韓非子·二柄》)。掌中輕:指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見《飛燕外傳》)。②覺:醒悟。青樓:指妓女的住所。
秋夕
杜牧
【原文】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①,臥看牽牛織女星②。
【解析】
此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心情。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主要寫宮女用小扇撲打螢火蟲。顯見其百無聊賴。後兩句寫宮女夜深不寐,臥看那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表現了宮女無限惆悵複雜的心情。
【注釋】
①天街:京城長安的街道。②牽牛織女:天文學上兩個星座名,織女星在銀河東,牽牛星在銀河西。後世神話傳說他們為夫妻。據《荊楚歲時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年年織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其(他們)一年一度相會。”
贈別二首
杜牧
【原文】
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①,豆蔻梢頭二月初②。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③。蠟燭有心還惜別④,替人垂淚到天明⑤。
【解析】
杜牧三十三歲時,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調升為監察禦史。這兩首詩,是詩人在大和九年(835年)離開揚州,赴長安上任時,贈別揚州歌妓之作。也有人認為是贈給歌女張好好的。
第一首開始著力正麵描述女子的年輕貌美,體態輕盈,身姿嫋娜,接著又一比,用豆蔻含苞待放來比喻歌女嬌嫩的美質。
第二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後二句尤為奇妙,真情所至,妙手偶得。詩人借物抒情,將告別宴會上燃燒的蠟燭擬人化,燭芯變成了“惜別”之心,感人更深。
【注釋】
①娉娉:形容美好的容貌。嫋嫋:形容體態美好。②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開花。二月初含苞未放,古代常用來比喻未成年的女子。③尊:同“樽”,酒杯。④蠟燭有心:這裏“心”和燭“芯”相諧音。⑤垂淚:指蠟燭燃燒時滴下的燭淚,比喻人的珠淚。
金穀園
杜牧
【原文】
繁華事散逐香塵①,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②。
【解析】
此詩當係杜牧在長安為監察禦史,分司東都(洛陽)時遊金穀園廢址所作。金穀園故址在今河南洛陽西北,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別墅,繁榮華麗,極一時之盛。唐時園已荒廢,成為供人憑吊的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