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劉方平
【原文】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解析】
此詩抒發宮妃失寵的幽怨。前兩句寫出宮女的寂寞和悲愁。後兩句寫暮春的殘敗景象,渲染宮女怨恨淒楚之心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原文】
歲歲金河複玉關①,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塚②,萬裏黃河繞黑山。
【解析】
這是一首傳誦極廣的邊塞詩。詩中寫到的金河、青塚、黑山,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為唐時單於都護府。由此可以推斷,這首詩寫的是一個隸屬於單於都護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詩四句,一句一景,表麵上似乎不相連屬,實際上卻統一於“征人”的形象,都圍繞著一個“怨”字鋪開。
【注釋】
①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南。②青塚:王昭君的墳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內。
宮詞
顧況
【原文】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月殿影開聞夜漏①,水精簾卷近秋河。
【解析】
這首《宮詞》在顧況的作品中是別具一格的。詩人采用強烈對比的手法,以極為精煉的語言,優美清麗的藝術形象,把宮女嬪妃中兩種迥然不同的遭遇鮮明地表現出來,並巧妙地把怨情寄寓在寂寞冷落的生活中。
【注釋】
①漏:古代計時間的銅壺滴漏。
夜上受降城①聞笛
李益
【原文】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解析】
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悠悠鄉情的詩作。前兩句寫夜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第三句寫的是聲,夜風送來了淒涼幽怨的蘆笛聲,更喚起了征人的思鄉之情。第四句抒征人心中所感。前三句都是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和鋪墊的。末句用擬想中的征人望鄉的鏡頭加以表現,使人感到句絕而意不絕。
【注釋】
①受降城:唐中宗時為了防禦突厥的侵擾,於景龍二年(708年)命朔方道大總管張仁願在黃河以北築東、中、西三受降城,此指西受降城,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
烏衣巷
劉禹錫
【原文】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解析】
此詩是《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曾博得白居易的“掉頭苦吟,歎賞良久”,是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前兩句極言如今烏衣巷周圍環境的荒涼冷落,寓有對南朝六代繁華一去無跡之慨歎。後兩句借小燕抒發了盛衰興亡的無限滄桑之感。
春詞①
劉禹錫
【原文】
新妝宜麵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②。
【解析】
這也是一首寫宮人悲怨生活的詩。詩篇首句寫宮女精心梳妝,脂粉均勻,臉色相宜而妝成下樓,卻無人賞識,第四句寫蜻蜓無知,反愛新妝,從側麵襯托宮女處境的冷落孤寂。
【注釋】
①春詞:寫宮女春日之愁怨。②玉搔頭:即玉簪,也用來搔頭,因而也稱“玉搔頭”。
宮詞
白居易
【原文】
淚盡羅巾夢不成①,夜深前殿按歌聲②。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③。
【解析】
這首詩是代宮人所作的怨詞。詞中以君王在前殿尋歡作樂,反襯宮女倚籠坐等的孤寂哀怨,用紅顏未老而無端絕情的哀怨,指斥統治者的薄情寡恩。
【注釋】
①淚盡羅巾:眼淚濕透羅巾。羅:絲織品。②按歌聲:按著節拍而歌唱。③倚:靠。熏籠:罩在香爐上的竹籠,古代貴族婦女用來熏衣服。
贈內人
張祜
【原文】
禁門宮樹月痕過①,媚眼惟看宿鷺窠②。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③。
【解析】
此詩是寫贈宮人之作。整篇不著議論,通過一個女子獨自夜坐的畫麵,對宮女的孤寂生活表示了無限的同情。
【注釋】
①禁門:指宮門。月痕:指月影。②宿鷺:指夜晚成雙棲息在樹上的白鷺。③剔:挑。紅焰:油燈芯頭上燃著的火焰。
集靈台①二首
張祜
【原文】
其一
日光斜照集靈台,紅樹花迎曉露開。昨夜上皇新授籙②,太真含笑入簾來③。
【解析】
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唐玄宗早年還勵精圖治,開元後期寵信奸臣李林甫,朝政昏暗,自己則沉溺於聲色之中,同時還迷信神仙,企求長生,集靈台就是唐玄宗為了迎集神仙,祈求福祚,希望得以成仙而建造的。
詩中暗含譏刺,所謂“新授籙”,實即開始受玄宗恩寵之意。故下有“太真含笑入簾來”,明寫楊玉環獻媚邀寵的輕薄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