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之:往。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②故人:指孟浩然。煙花:指暮春豔麗的景物。③天際流:流向天邊。

下江陵

李白

【原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①,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解析】

這首七言絕句,曾經被評為“絕唱”。題一作“早發白帝城”。

前二句給人以飛動奔放、一瀉千裏的藝術美感。第三句卻轉到行船過程中詩人印象最深的“兩岸猿聲啼不住”這一鏡頭了,同時也就很自然巧妙地過渡到“輕舟已過萬重山”這一淋漓酣暢的結句,妙在把兩岸風物帶出,又與舟行融為一體,使人如聞如見。

【注釋】

①白帝:即白帝城,西漢末年公孫述所築,故址在今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山上。

逢入京使①

岑參

【原文】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②。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解析】

唐玄宗天寶八年(749年),岑參被派為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此詩是他此次赴邊疆途中所作。

從前半首中,可見他此行隻是迫於君命,實非所願。也從側麵反映出道路艱難。第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裏吧!此是緊扣詩題,實寫生活中的特定情景,自成佳句。

【注釋】

①京:京都,指長安。使:使者。②龍鍾:淚流的樣子。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原文】

岐王宅裏尋常見①,崔九堂前幾度聞②。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解析】

李龜年是唐代著名音樂家。開元、天寶間,特承恩遇,曾在東都貴人寵臣府宅中演唱,後流落江南,每遇良辰美景,常為人唱曲,聽者莫不流淚。開始兩句是追憶過去。選擇四十多年前在岐王和崔九宅中多次聽到過李龜年這位梨園歌手的演唱來描寫。很有典型性。後兩句是寫眼前的相遇情景。乍看隻是記事,實則感慨萬千。

【注釋】

①岐王:唐玄宗之弟李範,封岐王。②崔九:原注:“崔九即殿中監崔滌,中書令湜之弟。”九是崔滌的排行。他是玄宗的寵臣。

滁州西澗①

韋應物

【原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②,野渡無人舟自橫。

【解析】

此詩寫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這是一首山水詩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小詩,在描繪澗邊幽草、深樹黃鸝的一片濃麗春色的同時,極力渲染了春潮急雨的景象,顯示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機。詩中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構成一幅出色的風景畫。

【注釋】

①滁州:今安徽滁縣。西澗:在滁州城西,俗稱上馬河。②春潮:二三月間河水上漲,稱為春潮。

楓橋①夜泊

張繼

【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②,夜半鍾聲到客船。

【解析】

題為“夜泊”,實際上隻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從題材內容講還是抒發旅途愁思。詩前二句繪出一幅蕭疏淒清的秋夜圖,客子之情已寓於景內,半夜難寐,獨對江楓和漁火。後半首寫在不眠的深夜中聽到從山寺傳來的鍾聲,極富韻味,千古傳誦。

【注釋】

①楓橋:在江蘇城西七裏,南北往來必經於此。②寒山寺:在蘇州府城西十裏,在楓橋東。

寒食

韓翃

【原文】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解析】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三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隻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

詩前兩句意在點明時令,寫景卻十分生動有致。後兩句以“漢”刺“唐”諷喻極切,寒食本應禁火,皇帝竟賞賜燭火給寵臣,特許宮中走馬傳燭,可見封建禮法的虛偽和宦官的得勢,語言含而不露,諷刺味極濃。

月夜

劉方平

【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①,北鬥闌幹南鬥斜②。今夜偏知春氣暖③,蟲聲新透綠窗紗。

【解析】

這首七言絕句,寫的是綠窗紗裏一個閨婦的春愁。詩人以藝術家所特有的敏感,通過寫思婦對物候細微的感受來寫出其落寞之情。詩裏寫的主要是秋蟲的淒厲之聲。這裏卻讓這些小動物叫出了大自然的變化。

【注釋】

①更深:深夜。半人家:指月光隻照半個庭院。②北鬥:指北鬥七星。闌幹:橫斜的樣子。南鬥:二十八宿之一,有六顆星。③偏知:出於意外地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