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自洛陽返回華州途中所作。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則轉為敘事,而無處不關人世感慨。“怡然”四句,寫出衛八的兒女親切有禮的情態,接著又寫處士的熱情款待。“主稱”以下四句,敘主客暢飲的情形。結尾兩句回應開頭的二句,暗示著明日之別悲於昔日之別。

【注釋】

①參(shēn):星名,參宿,二十八宿之一。商:星名,商宿。參星居西方,商星居東方,此出彼沒,永不相見。②父執:父親的摯友。執,同摯。③故意:老朋友的情誼。

佳人

杜甫

【原文】

絕代有佳人①,幽居在空穀。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亂②,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③,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解析】

這首詩的主人公是一個戰亂時被遺棄的女子,可謂是“亂世佳人”。詩一開頭,便引出這位幽居空穀的絕代佳人,接著以“自雲”領起,由佳人訴說自己的身世遭遇。詩的最後六句,著力描寫深穀幽居的淒涼景況。作者在用“賦”的手法描寫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時,也借助“比興”手法讚美了她高潔自持的品格。

【注釋】

①絕代:絕世,舉世無雙。②關中句:指安祿山攻陷長安事。③合昏:即合歡、夜合花。朝開晚合,信守不貳。④盈掬:滿把滿把盡情地采取的意思。

夢李白二首

杜甫

【原文】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君今在羅網①,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②。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誌。冠蓋滿京華③,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④。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解析】

這兩首記夢詩在內容和意境方麵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遇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總之,杜甫這兩首記夢詩是分工而又合作,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表現出唐代李杜兩位大詩人深摯的友誼。

【注釋】

①羅網:比喻法律。時李白係獄潯陽,故雲。②告歸:辭別。苦道:再三表示。③冠蓋:冠冕和車蓋。指京城官僚貴族。④將老:指李白時年五十九歲。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王維

【原文】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①。遂令東山客②,不得顧采薇③。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④,京洛縫春衣。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解析】

這首送別贈行之作,藝術上獨具特色。因為係送人落第還鄉,故從赴考寫起,赴考又頌聖明的時代,又說赴考者是英才。接著說是時機不好偶然落第罷了。再緊扣題麵寫送別情景,勸他不要因此而認為世無知音,給予他以親切的安慰。

【注釋】

①英靈:英俊靈秀的賢才。②東山客:東晉謝安曾在會稽東山隱居過,後世遂用來指隱士,此代指綦毋潛。③采薇:隱居不仕。薇:野豌豆,可吃。④寒食:指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

送別

王維

【原文】

下馬飲君酒①,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②。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解析】

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其特色是以問答的口氣寫成。短短的六句三十字,樸實無華卻旨意遙深。第一句敘事,是點題。第二句設問,問君到哪裏去。三、四句回答。“不得意”三字,既交待友人歸隱的原因,又表現出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最後兩句,交織著作者對友人的同情、安慰以及對人生窮達升沉的慨歎,乃畫龍點睛之筆。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