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給自己的心理做個保健——心情舒爽每一天(1)(1 / 3)

對於老年人來講,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身體無病就是健康。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確立,人們對健康的認識發生了較大變化。新的健康觀念是身心與環境處於安寧和諧的狀態,是體格與心態的協調發展,即不僅要有好的軀體,而且要有最佳的心理狀態。現代醫學科學證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著密切關係,若心理不健康,就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最終必然影響甚至損害軀體健康。所以,老年人要學習心理保健知識、掌握心理保健手段、學會身心愉快地生活、樹立起心理健康的新觀念,這也是每個老年人安度晚年、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之一。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願望,但要實現這個願望就必須懂得科學養生,而要科學養生就必須掌握科學知識。對於老年朋友而言,不僅要做好醫療保健,更要做好心理保健,而了解一些與老年人心理相關的知識則是老年人做好心理保健的基礎。

(第一節)何謂老年心理保健學

在本書的第一章中我們已經介紹了有關老年心理學的一些常識,那麼在這一章我們要和老年朋友一起了解一下老年心理保健學。

老年心理保健學也叫做老年精神衛生學,它是老年學、心理學和醫學的一門交叉學科。在醫學領域,其內容涉及預防醫學和精神醫學等;在心理學領域,其內容涉及社會心理學、老年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等方麵的知識。但總的說來,應該用心理學和醫學的理論和方法來幫助老年人解決其在社會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內心的痛苦與矛盾,更好地護理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真正使老年人健康長壽是老年心理保健學的重要任務。

(第二節)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有著很寬泛的內容,涉及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歸結出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與退休生活相關的心理保健

老年人退休後,無拘束的輕閑生活取代了忙碌的在職生活,心理上難免會感到孤獨和無所適從,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是因為心理上不能適應這種變化而引起的。所以,老年人退休後,要盡量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既充實又有意義,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要想達到上述目標,就應積極主動地去給自己找事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會活動。比如養花、養魚、學畫畫、聽音樂,或者是到老年活動中心,參加有益的專門為老年人組織的活動,還可以為社會公益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這些都有益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能使老年人情緒平穩,有利於老年人延年益壽。

2.與工作相關的心理保健

大部分知識型老年人在退休後還有著強烈的為社會發揮餘熱的願望,願意為社會繼續奉獻自己的餘力,這對於我們的社會來說,會減輕社會的負擔;對於老年人自己來說,還有利於老年人排解孤獨和寂寞、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但是老年人在從事工作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體力、精力與工作難度之間的關係:一方麵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這樣會給自己帶來緊迫感,會導致身心的不平衡;另一方麵,不要無所事事、自暴自棄,情緒不佳會嚴重影響心理和身體功能,容易加速衰老。

3.與疾病相關的心理保健

由於自然原因,較多老年人體弱多病,而由於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麵對疾病,常常會焦慮、煩躁,悲觀失望。這種消極心理會加速疾病的發展,所以,老年人心理保健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正確看待疾病。很多的老年人害怕去醫院作檢查、害怕檢查出什麼疾病,而如果其子女強行帶老人去作檢查的話,還會使老年人精神上產生負擔。其實,老年朋友要明白,隻有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的了解,才能采取適當的保健和治療措施。所以老年人要消除自己對疾病的恐懼心理、勇敢地去做檢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使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

4.與家庭關係相關的心理保健

老年人一般都有老小孩心理,情緒波動比較大,經常會為一些小事發脾氣,而且還不容易聽從家人的勸導,這樣一來很容易給家庭造成緊張的氣氛,使與家人之間的關係緊張。家庭關係緊張,又會給老年人的心理帶來陰暗的一麵,形成惡性循環,使得疾病有了可乘之機。因此,老年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融洽,就會使老年人的心理處於愉悅之中,而愉悅的心情對老年人而言是比藥物更好的“良藥”,所以說,家庭關係和睦也是老年人心理保健的重要內容。

5.與飲食有關的心理保健

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因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減退,如果再加上情緒不好、心情不佳,就會使腸胃功能失調,從而引發疾病,而老年疾病又反過來影響老年人的心情,這樣也會產生惡性循環。所以,老年人在吃飯前要力求心境平和愉快,千萬不可以有生氣、鬱悶等負麵情緒。另外,老年人一定要科學合理地按時定量飲食。有的老年人食量的多少往往與心境和環境有關。逢年過節,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一高興就要多吃一點,這樣很容易使自己的腸胃不能承受而“罷工”,從而誘發消化係統疾病,影響身體健康。所以說老年人的飲食與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有著密切的關係,也是老年人心理保健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