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心理不“佳”心遭殃——談老年人常見心身疾病及其心理調試(1)(3 / 3)

2.生物反饋治療。借助於儀器,讓患者能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行為或矯正內髒的反應。具體方法為:應用生物反饋裝置,以軀體生理信息轉變成易於理解的信號或計數,提示患者有意識地去控製病理過程,通過不斷的反饋,促使功能恢複。

3.自我訓練。內容有自我矯正、自我中和。自我矯正是一種自我訓練的方法之一,以自我功能去平衡失調的方法。在治療心身疾病時,尚有訓練特定器官的方法。自我中和是解除受壓抑的心身症狀,治療時采取自我釋放、自我疏泄和自我言語表達的方法。在進行疏泄時,一旦在自我訓練後感到有所改善,可引導患者更主動地發泄或講出心理和軀體的症狀。

專業心理治療:專業心理治療就是要專業的心理醫師來進行。而一般的心理治療所有的臨床醫師都可以做,無須心理專業知識和技術。

在對患者進行簡易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的患者坦白其年幼時期父母雙亡,與雙親的感情失常,此時,就要由簡易的心理療法轉變為精神分析療法。心理障礙的消除必須有專業的心理醫師的介入,催眠術、自由聯想法以及釋夢等都是精神分析法常用的技術。

而對於一些較為頑固的心身疾病則須采用行為治療法。

高血壓病是一種臨床醫學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被公認的心身疾病,臨床表現為血壓升高、神經功能失調。不僅患病率高,且可引起嚴重的心、腦、腎並發症,是導致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高血壓病應該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高血壓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目前,全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男性高血壓患病率為38.5%,女性為42%。不同地區、不同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發病幾率也不同。一般來說,城市比農村的患病率要高,腦力勞動者的患病幾率要比體力勞動者高。高血壓病也是老年人常見的心身疾病之一。

(第一節)老年高血壓病的致病因素

雖然老年高血壓病的患病率比較高,危害也比較嚴重,但是關於高血壓病的病因還不很清楚。但導致老年高血壓病的因素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

1.生物、理化和生理因素

(1)遺傳因素。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高血壓的家族史研究、雙生子研究及動物試驗均提示遺傳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有資料表明,雙親均是高血壓者,其子女得高血壓的概率為45%;雙親有一方為高血壓的,概率為28%;雙親均正常血壓的,概率為3%。遺傳度是表明遺傳因素在發病中所起作用大小的一項指標,高血壓的遺傳度在70%左右。

這表明高血壓為具有高度遺傳傾向的疾病,環境因素作用相對較小。因此,對有陽性家族史者積極降低其他危險因素,這對防治高血壓及其心血管並發症有重要意義。

(2)膳食因素。食鹽,高鹽攝入因水鈉瀦留而使血壓升高,而低鹽飲食可降壓,攝入食鹽多者,高血壓發病率高;飲食搭配不當,高脂、高糖飲食使體重增加、低鉀、低鎂飲食也對控製血壓不利。

(3)肥胖。隨著體重的增加,體內血液容量也隨之增加,心髒必須加倍努力才能把血液輸送至各血管,同時使血壓增加。據調查,超體重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要比正常人群高3~5倍。

2.心理因素

(1)情緒因素。焦慮、緊張、恐懼、過喜、大怒等均會使血壓升高,而與高血壓密切相關的因素就是焦慮、憤怒和敵對情緒的不良情緒狀態。焦慮、恐懼時血液輸出量的增加,憤怒和有敵對情緒時動脈阻力增加都會使血壓升高。

(2)個性特征。易衝動、易怒、具有壓抑、敵意、攻擊性和依賴性的矛盾性格和強迫性性格傾向的人患高血壓病的幾率比較高。心理學上將具有以上性格特征的行為稱為A型行為。情緒上的緊張狀態,是A型性格的典型表現,這種緊張狀態作為一種壓力,使身體內部失去平衡,而心理或生理上的不平衡是造成高血壓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有研究發現,在遇到應激情況時,兩種性格的人血、尿中的兒茶酚胺數值差別很大,這種兒茶酚胺增高,說明去甲腎上腺素增高,交感神經興奮,換句話說就是在激動、生氣、爭論時,A型性格的人比B型的交感神經興奮性高。交感神經興奮時,心跳加快,心肌耗氧增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所以A型性格的人易得高血壓。但是由於性格是可以改變的,所以維多利亞宣言強調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

3.社會因素

據調查,越是在發達的國家,人們患高血壓病的幾率也就越高,這與不同的社會環境有關。一些工作要求員工有較高的緊張度,比如,飛行員、消防隊員、司機等,這些人也因此被稱為高血壓病患病率比較高的群體;由於噪音、交通阻塞、城市擁擠、人際關係不適應的原因,農村人口的高血壓的患病率要比城市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