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為自己的心理把脈——給自己的心理開個良方(19)(2 / 2)

一些長期在城市生活的老年人,他們早已習慣了平靜而有規律的生活,當有人突然闖入他們的生活中,他們習慣的生活環境被打破時,礙於麵子或是其他原因,他們不會拒絕這些人,但這樣就會給他們帶來心理壓力,有時還可能因為無法忍受,又不能及時發泄,對自己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響。

那麼老年人應該如何平撫自己內心的焦慮呢?

首先,做一個理智的會解決問題的老人。老年人都知道遇事不能幹著急。幹著急是沒用的,應該積極地找出問題所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采取解決問題的行動,才是當務之急。如果自己不能解決,不要忘了還有時刻關心自己的子女和朋友,大家一起來出謀劃策,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內心的焦慮也會自然平撫。

其次,凡事要往好的方麵想。生活中的很多事本來沒有那麼嚴重,都是人們把它想得嚴重了。老年人經曆了人生多少的風風雨雨,應該明白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不可避免的,不是你想攔就能攔得住的。心胸要放寬,凡事要往好的方麵想,用樂觀的眼光看問題,就會發現問題本不是問題,更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嚴重,心情也會變得很好,而且要明白焦慮對自己是沒有好處的。

最後,學會安慰自己。所謂自我安慰就是自我暗示,暗示自己著急、焦慮是沒有用的,著急、焦慮隻能是自己傷害自己。要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也可以用筆把安慰和鼓勵自己的話寫下來,如: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不會有事的等等。

心理專家溫馨提示:

焦慮入於眼,發於心。克服焦慮要順其自然,做到眼靜、心靜,二靜合一,焦慮自然就不會再有了。

(第九節)鄰居家被盜以後

60歲的劉媽,天生膽子比較小。剛放暑假,女兒和她老爸回老家探親了,剩下劉媽一個人在家守著160平方米的房子,劉媽的行為就變得有點古怪了。即使是白天也把門窗關得緊緊的,出門的時候先要仔細聽聽外邊有沒有動靜。晚上睡覺前甚至要把門窗檢查好幾遍也不放心,稍有動靜她就有要打110的衝動,嚇得渾身直冒冷汗。更使她心神不寧的是,她老感覺門外有人影晃動。有時候實在害怕得厲害就讓燈亮一夜,甚至白天也不關。原來,前不久,鄰居家的防盜門被撬開了,歹徒把鄰居老大爺殘忍地殺害了,財物也被洗劫一空,而且行凶者現在還逍遙法外。所以,劉媽覺得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險的地方,很有可能,案犯還潛伏在這個小區,而且下一個目標就是她家。長時間的精神緊張,使得劉媽心事沉重,茶飯不思,渾身無力,記憶力也隨之下降。在一位老姐妹的建議之下,她去找了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