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為自己的心理把脈——給自己的心理開個良方(19)(1 / 2)

每當那些不愉快的往事,悄悄爬上心頭的時候,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夠忘卻。記憶有時也許是一種快樂,然而,忘卻有時也是一種幸福。讓有快樂往事的人永遠記憶著快樂,讓有痛苦往事的人永遠忘卻那痛苦,這樣命運對誰都公平合理,生活也會因為五彩斑斕而富於誘惑。

(第七節)超級老太,想幹啥就幹啥

何老太今年58歲,雖然歲數不很大,但身體狀況並不是太好。高血壓、冠心病、視力也不是很好。上個月,她去醫院檢查身體,碰見一位70多歲的老同誌。那位老同誌說他原來身體也不好,還患有很多疾病,什麼高血壓、糖尿病,睡眠也不好。後來堅持每天長跑,漸漸地就什麼病都沒有了,現在身體特別健康。何老太看著排隊的人特別多,急得心裏發慌,一聽那位老同誌這麼一說,幹脆不檢查了,轉身回家了。從第二天起,她就開始進行長跑鍛煉。第一天就跑了3000米,由於很少做劇烈運動,身體也不是很好,跑完就覺得眼前一黑,暈倒在地。幸好被一位好心人發現,叫了出租車,把她送到了醫院,總算沒出什麼大事。病情穩定後,她還繼續堅持跑。雖然孩子們一再勸阻,她就是聽不進去,還是自己偷偷地出去跑步。結果由於體力不支,摔倒在地,在馬路上昏迷了一個多小時才被人發現。經搶救,有驚無險,醫生一再勸阻,千萬不要再盲目跑步了。可是從醫院回來後不到兩天,她就又開始跑了。由於視力不太好,不慎跌進了一個排水坑。孩子們一再說,鍛煉身體有很多方式,還是在小區的公園打太極比較好。這樣離家近,安全,還能和周圍的老友們一起交流交流,比跑步好多了。可她根本聽不進去,說兒子不關心她的身體,並且還說,要是兒子再阻止她,她就離家出走。兒子見她如此固執,就給她請來了心理醫生。

有些老年人思想很偏激,隻要是自己認準的事,即使是錯了,也不會改,要是有人勸阻還說別人是有意與之過不去。老年人固執是很平常的,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但是如果這種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改善,將會引發嚴重的後果。對於老年人的固執,年輕人不要簡單粗暴地去阻止,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其從心裏明白危害性。但是,老年人應該如何克服自己的固執呢?

首先,要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固執的老人,一般都對自己估計過高,不能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總是不自覺地腦子過熱,腦子一熱就會做出過激的行為。

因此老年人要理智地思考問題,客觀地看問題,要明白不管自己多麼能幹,學識有多淵博,但自己的精力和能力總是有限的,死鑽牛角尖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樣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處世態度,寬容對待人和事。

其次,要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遇事忍字當頭。其實,固執的人,一般堅持的都不是什麼有特殊內容的東西,有些問題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隻是為了麵子,非要和人爭個你錯我對。對老年人來說,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是對的,因為自己的歲數大了,走過的路,見過的事,豈是年輕人可比的,根本不會把年輕人的話放在心上,原則性特別強,自己的決定,自己想做的事,是不願意輕易改變的。有時搞得心情壓抑,多不值啊?互相忍一下,雙方都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不會鬧得不愉快,何樂而不為啊?

第三,凡事要三思而後行。何大媽之所以要堅持長跑,就是因為聽了那位老同誌的健康之術,而沒有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的思考。老年人固然有很多的生活經驗,但是經驗不等於科學,經驗不是都正確。魯莽行事隻會給自己帶來不便和傷害。老年人年齡大了,身體健康最重要,有時候聽兒孫一言,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第八節)失去了平靜生活之後

張教授今年70歲了,退休多年,過慣了平靜的生活。每天練練太極拳,散散步,看看電視,按時吃飯,休息,生活很有規律。前段時間,老家一個鄰居打電話說有事要來北京,希望能在張教授家暫住幾天。張教授多年沒有回過老家,很想知道家鄉有什麼變化,而且張教授對自己的家鄉很有感情,也很想再見見老家的鄰居,於是很高興地答應了。鄰居來了之後,張教授熱情地接待,管吃、管住,走的時候還給了鄰居幾百塊錢。可是從此以後,老家的人隻要是來北京,就都會來找張教授借住。一開始張教授還很高興,可是時間一長,張教授就有點承受不了了。今天來了這家的,明天來了那家的,後天還要再來一家,他平靜而有規律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了。他天天都覺得很累,情緒也很不穩定,有時還對老伴說:“我快煩死了啊,我真的不想活了啊!”又一次接到一個老家人的電話,張教授實在是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了,對著電話大叫:“不要再來了,我要崩潰了!”老伴發現了他情緒的反常,再三勸告,張教授還是不能從煩躁和焦慮中解脫出來,於是便請來了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