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遲心理衰老
人到了老年,不僅軀體向老化方向發展,而且心理也會衰老,這主要是由於人的大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老化了,腦血流量的減少,使腦攝取氧量減少,神經細胞皺縮,神經纖維再生能力減弱,於是心理功能也衰老了。心理活動衰老的主要表現是:思維活動變得緩慢,記憶力下降,理解能力下降,接受新事物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減弱,學習和創造性思考能力減弱。有的人在性格方麵甚至也發生了改變:以自我為中心,主動性不足,不願改變現狀,固執己見,情感平淡;有的還表現為行動緩慢,動作笨拙而不協調等。不過,這種心理衰老的變化,速度是很緩慢的,而且每個人表現不一樣。有的人雖到了高齡,但記憶力還很好,思維還很敏捷、精力充沛;可有的人,剛步入老年,記憶力就不好,思維遲鈍,精力不足。
心理衰老與生理衰老是不平行的。因為人的心理衰老除與大腦有密切關係外,還與其他許多因素有關,如軀體疾病、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感染病毒、外傷、個人的心理特點和社會心理因素(包括社會環境、經濟條件、家庭關係、人際關係、文化修養)等。因此,心理衰老和生理衰老並不是同時發生的,而且心理衰老與生理衰老的速度也不同。一般,老人生理衰老的速度較快,而心理衰老速度較慢。
老人生理衰老外觀上的變化(如白發、皮膚上的皺紋和老年斑等)是比較明顯的,而心理衰老在外觀上的變化,比較生理衰老則相對不明顯。
在影響心理衰老的諸多因素中,個人心理特點和社會心理因素,又起著相對較大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使推遲心理衰老成為可能。
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積極的精神狀態,比如進取心、希望、理想等,對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義。一個人有了進取心和理想,對事物充滿希望並奮發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滿活力。相反,如果沒有進取心和理想,就會加速心理衰老。當然,老年人往往會遇到許多不稱心的事情,如自己得病、老伴去世、有些事力不從心等。如果老年人一味地把現在與過去年輕時相比,就會越比越悲觀,甚至會覺得人生無味。因此,老年人要正視現實,向往未來,少回顧過去;要多看一些喜劇性的節目,多參加一些愉快的聚會;“笑口常開,笑臉常駐”,要保持沉靜樂觀、愉快知足、莫說人非,避免老氣橫秋。同時,還要不斷地培養自己的意誌和自信心,不斷地與自我頹廢的心理狀態作鬥爭,做到人老心不老。
老年人應該積極地追求生活目標,爭取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這樣就可以排除煩惱和孤獨,使精神有所寄托,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積極的精神狀態。
多用腦,勤思考:大腦是主宰人體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腦的衰老,必然導致各個髒器的衰老,並且大腦對人類的知識、智慧和思維具有重大影響。因此,老年人更要多用腦,勤思考,使腦細胞和組織器官不萎縮。其實,隻要有強烈的求知欲,即使高齡老人,仍能掌握新知識。因為老年人的理解力與判斷力不容易降低,容易降低的是記憶、計算能力。當然,在提倡用腦的同時,必須強調要合理地、科學地用腦,而平時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有規律,對保護大腦的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
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改善和加強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增強體質,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還可豐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樂趣,使精神振奮,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強積極主動地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氣和興趣,從而增強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但是,體育鍛煉選擇的項目一定要適合自己的體質狀況,否則害多益少。體育鍛煉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無濟於事的。
處理好人際關係:對老年人來說,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乃是家庭關係。在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應和睦相處,使感情融洽。老人對子孫既不能過嚴,也不能溺愛;既要重視他們的智育,又要重視他們的德育和美育。老人要以自己良好的世界觀、道德情操、生活作風等影響自己的小輩;而小輩則要從老人身上學習優良的傳統及可貴的經驗,並要充分理解老人的心理狀態,尊重、體貼、愛護和照顧老人,這樣才能使老人更好地、興致勃勃地為社會做些有益的工作,進而也推遲了老人的心理衰老。
人的自然壽命有多長?
生命與健康有著永久探索不完的奧秘,健康與長壽更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自然界中的萬物,都會有生有死,有存有亡,人類也絕不會超然例外。那麼,人的一生到底能活多久,可不可以活得更長些呢?這正是人們一直想得到的答案和追求。
據研究認為,人的自然壽命應取決於組成人類機體的各個組織器官乃至每個細胞(人體內有60兆個細胞)的使用時限和人機體的自然“磨損”程度。如同一輛汽車的使用壽命取決於組成它的各個零部件及其製造工藝和磨損一樣。(這隻是個形象的比喻,人體遠比汽車複雜得多)當然,如果有一天人類能夠尋找到延長自己機體使用年限的靈丹妙藥的話,那將是人類發展史上的最偉大創舉。我們渴望著這一時刻的早日到來。人類的機體到底可以使用多長時間,人到底能夠活多久?科學家們采取了模擬測算法。經對其他哺乳動物的長期實驗、研究、論證和總結,用其實驗結果推測出了人類的自然壽命。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